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6-27 09:38:18作者:佚名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美国和包括澳大利亚、韩国在内的美国盟友,试图投资数亿美元以削弱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但宁德时代、天齐锂业和华友钴业等三家中国公司的融资总额远超这一金额。”
当地时间6月24日,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写道,随着中国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技术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宁德时代、天齐锂业和华友钴业等三家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和材料公司,正在新的融资中寻求向投资者筹资逾100亿美元。
“中国正试图将自己定位成新能源技术硬件领域的沙特阿拉伯,成为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并获得最高的市场份额,”华尔街金融研究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驻香港高级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说道,“这是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一场大规模地缘战略竞争。”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目前,中国供应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产量的近四分之三,并且在处理稀土元素(电池中使用的氧化物、金属和磁铁)方面占据90%的市场份额,类似其在太阳能行业的强势地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450亿元人民币(约合67亿美元)的巨额定增上周(6月22日)“安全落地”,最终确定发行股票数量为1.1亿股,价格为410元/股,约为当日收盘价的81%。
按照英国《金融时报》计算和Refinitiv数据,包括最新的大宗股票发行在内,宁德时代自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来已融资约130亿美元。
观察者网注意到,宁德时代本次定增最早披露于去年8月,最初计划募资582亿元。彼时,市场上曾有部分观点认为这笔巨额定增“存过度融资之嫌”,三个月后宁德时代将募资总额下调至450亿元。
融资规模庞大,外国投资者也热衷于参与其中,摩根大通、巴克莱、摩根士丹利、麦格理和汇丰都在宁德时代此次发行中分得“一杯羹”,约占总发行额的32%。
定增完成后的两个交易日里,宁德时代累计涨超10%,目前市值约1.3万亿。
宁德时代定增发行对象
积极融资的不止宁德时代。6月19日,已在深交所上市的天齐锂业宣布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继赣锋锂业后第二家“A+H”两地上市的锂业巨头。截至目前,天齐锂业尚未披露具体募资规模。但一位接近该公司的投资者透露,天齐锂业的融资规模将在10亿至20亿美元之间。
天齐锂业曾在2018年向港交所申请港股上市,但交易此后被搁置。能源研究与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发布的数据显示,按2021年的产量计,天齐锂业是全球第四大及亚洲第二大锂化合物生产商,市场份额分别占7%及12%。此外,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电池级碳酸锂供应商,也是全球十大电池级氢氧化锂供应商之一。
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即便天齐锂业按最低融资规模(10亿美元)赴港上市,也将成为港交所今年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华尔街日报》指出,在全球IPO低迷的情况下,天齐锂业无惧市场波动,将试探全球投资者对新能源公司股票的兴趣。自6月初以来,天齐锂业在深交所的股价已飙升逾21%。
与此同时,另一家大型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华友钴业在6月19日宣布,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77亿元人民币,用于印尼华山镍钴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广西华友锂业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在此次定增方案中,该公司坚定表明了看好三元材料的态度:认为高镍化已成为三元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手握大量资源以及一体化产业链布局,让华友钴业备受机构青睐。但在上交所上市7年来,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为96亿元,而直接募资额已达192.59亿元,间接融资额达183.58亿元。如果加上此次定增的177亿元,总融资额已高达553.17亿元。
国际大宗贸易巨头托克(Trafigura)指出,全球90%以上的电池级锂由中国的冶炼厂生产,这些冶炼厂也加工绝大多数的钴、镍和其它关键电池材料。
《金融时报》:2025年,中国仍将主导全球电池市场
“西方对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反应迟缓”,《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防部本月与在澳大利亚上市的莱纳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签署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协议,用于建造美国首批重稀土分离设施之一。今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向黑斯廷斯科技材料公司(Hastings Technology Materials)提供1亿美元贷款,用于在西澳大利亚开发稀土矿和冶炼厂。
根据伯恩斯坦公司的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全球动力电池的产能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并从2021年的823GWh增长至2025年的3252GWh。
《金融时报》报道称,随着美国和欧洲对本土动力电池制造提供大量补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的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但预计到2025年仍将占到全球三分之二左右,欧洲的份额预计将从目前的15%增长至20%,美国的份额将从8%扩大到12%。预计到2025年,宁德时代将保持其20%的全球市场份额。
尽管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出现下降,但《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成本优势必将进一步改善。由于存在规模优势,在中国建造电池工厂的单位成本约为6000万美元/GWh。随着工厂规模的迅速扩大,未来几年中国建造工厂的单位成本将进一步缩减到5000万美元/GWh左右。相比之下,未来10年全球平均每亿瓦时的成本约为7800万美元,欧洲新建电池工厂的成本已经超过1.2亿美元/GWh。
《金融时报》:规模很重要,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行业繁荣之际保持低成本
由于中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占据领先地位,国外咨询公司New Electric Partners的罗斯·格雷戈里(Ross Gregory)宣称,海外竞争对手对中国竞争对手的担忧,不仅限于地缘政治风险,还包括与中国国内巨大动力电池需求竞争的困难,“这只是一个事实,他们有巨大的国内需求。”
《金融时报》报道指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对中国关键电池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达到60%,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LG、SK以及三星,都在试图减少这种依赖。但凸显中国动力电池吸引力的一个迹象是,韩国车企现代旗下的起亚品牌正计划在一款新车型上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这标志着非韩国制造的电池首次进入韩国市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