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宁可辞职也不教他

更新时间:2022-06-27 16:40:39作者:未知

“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宁可辞职也不教他


黄蛉

2009年,一篇名为《熟悉》的高考作文火爆全网,原因不是出于考生的文采,而是作者通篇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

且不说甲骨文本身的掌握难度,当时国内尚且只发现了1000多个甲骨文,作者却可以用这些文字完成一篇800字的文章,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这篇文章最后获得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呢?作者的人生又因为这篇文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黄蛉

从小对古文字感兴趣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黄蛉。据悉,黄蛉的父母这些年一直在深圳打工,他从小跟着外婆长大。

小时候,外婆会带他去寺庙拜佛,黄蛉看到寺庙的钟上面刻着一些歪歪扭扭的铭文,就很好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黄蛉与古文字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而黄蛉真正接触古文字,则是到了高二时期。时值北京奥运会,黄蛉在历史试卷上见到了几幅奥运会的小人图,图像是由甲骨文变化而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资料图

题目要求根据对这几幅图像的观察,选择出它们是由哪种文字变换而成的。黄蛉选择的是大篆,正确答案却是甲骨文。于是回去后他便开始上网查询甲骨文和大篆的区别。

黄蛉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眼看一个个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文字映入眼帘,黄蛉的双眼怎么也离不开屏幕。

经过对比,黄蛉发现甲骨文更像图画,大篆则是更具文字的构造和走势。从那以后,黄蛉就开始对古文字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甲骨文。

日记本中、课本上,黄蛉时不时就会写上几个甲骨文文字。高三毕业后,黄蛉想利用暑假时间多学习一些古文字,本地的新华书店买不到相关的书籍,他就一口气跑到了成都买书。


甲骨文/资料图

不久后,高考成绩出炉,黄蛉的成绩只够三本线。这对有着一颗名校梦的黄蛉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选择了复读。幸运的是,复读这一年他认识了一位懂得古文字的老师蒲体超。

上课时,蒲老师在讲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对其中一些有意思的文字进行讲解,会介绍它们的演变历程、背后的故事。

黄蛉回忆起复读这一年的经历,激动地说:“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方面领会到了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感觉遇到了一个了解我的人,那一年疯了似的向蒲老师请教、学习。”


资料图

难得遇到一位同样对古文字感兴趣的学生,蒲老师感到很欣慰,对黄蛉始终是有求必应,将自己掌握的古文字知识尽数传授给了他。在甲骨文的学习中,黄蛉找到了真正的乐趣。

黄蛉说:“烦躁的时候只要看一下甲骨文等古文字,心里顿时就能平静下来。有了蒲老师的教导,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很多甲骨文,后来甚至可以用甲骨文写出完整的句子,连我自己都很惊讶。”

有时候,周围的同学见到黄蛉写的甲骨文,会感到非常惊讶。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居然会写这么难、这么生僻的文字,这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资料图

毕业时,还有不少同学请他用甲骨文帮忙写下各自的名字。有些人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并没有,黄蛉便使用大篆代替,连大篆也没有的,黄蛉就根据甲骨文的特点,自己创造了几个古文字。

同班同学无不对黄蛉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感到佩服,只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黄蛉会使用甲骨文写作文。

高考作文惊现甲骨文

高考前一周,学校下发了考生须知,上面没有规定不能使用古文字答题。当时黄蛉就想:在高考阅卷如此快速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呢?

无疑,用甲骨文答卷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也很冒险,为此他还专门咨询了蒲老师。


黄蛉

蒲老师的回答是最好不要,因为阅卷老师大概率没有研究过古文字,这样的试卷很有可能被判0分或者低分,这样做非常冒险。

况且黄蛉本身的作文水平并不差,没有必要铤而走险。但是黄蛉没有听进去,考前那一晚,黄蛉还在思索究竟要不要使用甲骨文写作。

“我不想自己的文章在二三十秒之内就被判定完,我要抓住老师的眼球!”最终,黄蛉还是下定决心要搏一搏。


资料图

回忆起这个决定,黄蛉感慨地说:“我想过作文可能会因此得低分,但是我不后悔,我有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写文章,如果没有这么做,我才会后悔。即使再次落榜,我也会卷土重来。”

2009年6月7日高考考场,黄蛉目光坚定地走进了教室。语文考试开始后,他率先写起了作文。

由于是命题作文,黄蛉发挥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但这并没能阻止他使用甲骨文写作的决心。只见他先用汉字在草稿纸上写出作文大纲,紧接着便开始使用甲骨文写起文章来。


资料图

受限于甲骨文本身文字数量和黄蛉的水平,他在写作中间遇到了不少甲骨文没有的文字,无奈之下他只能使用大篆代替。

等作文写完,已经过去了90分钟,剩下的题目他只能奋笔疾书,最后险而又险地完成了试卷。长达800字的古文字作文,黄蛉从来没有尝试过。

写完落笔的那一刻,他长舒了一口气。对于这篇文章的结局,他不想过多预测,既然选择了这么做,他就已经做好了承担代价的准备。

2009年6月中旬,全国各地的高考阅卷都已经提上了日程。这天,四川成都高考语文试卷阅卷室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黄蛉的甲骨文作文被发现了。


资料图

阅卷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一脸茫然,试卷中的文字看起来像是乱涂乱画,但又出奇的规整、有韵味,甚至阅卷老师还从中发现了几个认识的文字,看起来像是古文。

阅卷老师不敢大意,直接将试卷上传到了阅卷组组长那里,但阅卷组长同样一脸茫然,他只能将情况进一步上报到了语文考卷质检组。

当试卷被拿到几位上年纪的质检组专家面前时,他们也傻了眼。

大家可以基本判断出这篇文章使用的是古文字,但具体用的是哪一种他们并不知情,作文中的字句他们同样也不认识,毕竟对古文字有研究的老师凤毛麟角。


资料图

没办法,质检组只能向四川大学的一位古文字专家求助。很快,专家传来消息,说这篇文章使用的大部分是甲骨文,中间夹杂着少量大篆、青铜铭文,且字体非常标准。

同时,专家把翻译过来的作文也传了过来。

经过阅卷组评阅,发现这篇文章虽然标题符合作文题目要求,但文章内容偏离主题,且有不少句子读起来不连贯、不通畅,因此阅卷组打出了6分的分数。

黄蛉的目的达到了,自己的试卷的确获得了老师们的关注,但拿到的分数却少得可怜,这与他平时的作文水平相去甚远。


黄蛉

高考成绩出炉后,黄蛉的实际分数比预估的低了40分左右,这40分正是出在作文上。而他总分428的成绩也仅仅是达到了当年四川省的三本线,他的名校梦似乎再一次破灭了。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作文分数不高,但使用甲骨文写作的事情却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社会。黄蛉在甲骨文方面的造诣,吸引了不少大学的目光。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表示,可以将黄蛉作为特殊人才破格录取,且免除四年的学费,只不过西南财经大学并没有相关的古文字专业,这让黄蛉有些迟疑。

紧接着,有媒体提出复旦大学正在考虑对黄蛉的录取。


西南财经大学

前几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录取了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这让黄蛉本来落榜的命运顿时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据悉,后来复旦大学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刘钊主任与黄蛉进行了一次谈话。

谈话间,刘钊教授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在古文字方面的天赋,但同时也表示,黄蛉看的书不够多,有些文字的使用还不够准确,希望他可以调整好心态,以后到了考研究生的阶段,可以拜入他的门下。

黄蛉错失了复旦大学的录取机会,但同样还有其他学校表现出了对他的重视。


网图

高考第一阶段录取工作结束后,湖南大学对其进行了一次古文字测试,虽然他达到了标准,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可奈何总分实在太低,湖南大学再三考量还是放弃了对黄蛉的特招。

紧接着,四川大学也组织了一批古文字专家对其进行了考察,这一次黄蛉的表现让四川大学很满意。

最后四川大学作出决定,先将黄蛉特招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这所三本院校,等黄蛉在学校中表现出了更加优秀的古文字研究能力,就可以把他的学籍正式调入四川大学。

对于这项提议,黄蛉欣然接受,他有信心让学校看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能力。


川大锦城学院

2009年9月14日,黄蛉与2009级的新生一起,出席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开学典礼,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黄蛉的入学引发了热议,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特招不公平。

因为黄蛉仅仅展现了自己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水平,总体成绩太差,这对于那些在冷门领域有造诣,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不公平。

也有人很赞成这样的举措,现代社会讲求的是人才的专、精,只要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表现,给予一些特招的福利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黄蛉研究的又是关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古文字,这更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


资料图

因自负、浮夸被教授抛弃

为了培养黄蛉,四川大学联合锦城学院,专门为黄蛉定制了一套教学方案。还特地将已经退休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重新聘请返校,一对一对其进行教导。

后面的两年中,黄蛉一直跟在何崝教授身边学习甲骨文,并在大三那年被正式转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黄蛉正式成为川大学子没多久,何崝教授突然提出了辞职。

对于,何崝教授表示:“这个学生太过浮夸,不是个做研究的苗子,我不会再教他了,至于以后学校会让谁来教他,我也不关心。”


黄蛉与教授

短短几句话,何崝教授便离开了学校,可是四川大学的老师们却没办法对此事置之不理,他们只能向何崝教授进一步了解情况。

在老师们的追问下,何崝教授说:“我教他的是先秦时期的文献、古文字研究,但是他对外却说自己研究过《文心雕龙》,这本著作跟我们的研究并无关系,他说这话是在吹捧自己。
这两年,他不止一次出现过这种情况,屡教不改。他没有做研究的心思,两年下来在古文研究上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我不想再浪费时间。”


资料图

就这样,黄蛉与何崝教授的师徒情分到此结束。作为学校特招进来的偏才、怪才生,黄蛉接下来只能按照学校的培养方向一步步走下去。

从一门心思研究甲骨文的奇才,到被导师抛弃的沽名钓誉之辈,黄蛉短短两年时间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难想象,这与他这两年来受到的待遇和所处的环境脱不开关系。

明明只有三本学生的水平,却被特招到了一所国内顶尖大学。

就是在这样一所高等学府,黄蛉还能受到学校的优待,被知名古文字专家收为徒弟,久而久之这些便成为了他吹嘘和自负的资本。


资料图

学校的重视、同学的钦佩,让黄蛉一步步迷失了自己的本心,错失了一个绝好的学术研究机会,也让自己成为了小丑。

受到上天垂帘的他,并没有珍惜这个在名师大家身边学习的机会,以致于走到这般田地,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不禁也会投去鄙夷的目光。

参考资料

[1]《成都晚报》,《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特长考生 教授不愿教递辞呈》

[2]《闽南网》,《黄蛉被“拒教”,根源在“叛道”》

[3]《长江商报》,《招录“怪才”不应只是迎合社会情绪》

本文标签: 甲骨文  高考  古文字  黄蛉  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