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通报斥其为三个“典型”!退休前一个月“逃逸式辞职”的他,贪腐细节曝光

更新时间:2022-07-05 15:24:32作者:佚名

中纪委通报斥其为三个“典型”!退休前一个月“逃逸式辞职”的他,贪腐细节曝光

7月4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被开除党籍。


通报截图

今年1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光大集团纪检监察组和山东省纪委监委发布了张华宇被查的消息。张华宇被查时已辞职3年多,退休前夕辞职,妄想躲过党纪国法的严查,最终还是没能逃脱。

中纪委通报斥其为三个“典型”

官方简历显示,张华宇出生于1958年10月,2001年2月调入中国光大银行,历任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营业部党委书记、主任,总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等职。

2007年3月开始,张华宇历任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8年4月,他任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等职,5个月后辞职。


张华宇 资料图

2018年9月,即将满60岁的张华宇辞职。此时距离他到龄退休仅差一个月,如此举动,堪称反常。

7月4日下午的中纪委通报,曝光了张华宇退休前违纪违法情节:在职时为有关企业谋取利益,退休前夕辞职,辞职后在与原任职务有业务关联的企业领高薪。

伴随着张华宇被开除党籍,他的更多贪腐细节也得以披露。通报中提到:利用职权违规安排儿子、女婿、弟弟等亲属及关系人子女数十人到光大系统工作,为多人在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方面谋取利益,称其“损害光大系统政治生态”。

中纪委通报中措辞罕见,斥其为三个“典型”——是“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腐败的典型,是权力与资本相互勾连、疯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甘于被围猎的典型。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张华宇开除党籍、开除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光大集团体系多名高管被查

去年以来,“光大系”反腐风波不断,涉及光大银行、光大实业、光大城乡环保、光大证券、中国青旅集团等多家子企业,其中光大银行就有五人被查,分别是南宁分行两任原行长周江涛和苏树德、信息科技部业务经理陈玉河、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夏伟和原副行长孙华宇。孙华宇是其中级别最高的干部。

就在上个月,短短8日内,光大集团4名子公司干部落马:

6月16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审计部总经理卢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6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光大集团旗下的中国青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青旅”)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伞翔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6月12日,光大清风还发布公告称,集团子公司中光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少平被查。资料显示,李少平曾任光大银行业务部企业银行处处长、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托公司筹备组副组长、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等职。

6月9日,光大清风微信公众号公告,中青旅罗根(天津)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会议管理部原总监龙瑾被查。

退休、辞职并不意味着“安全着陆”

去年10月,中央巡视组曾进驻光大集团开展为期2个月左右的巡视。

今年2月22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反馈巡视情况,指出该集团存在推动金融板块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还有不足,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洁风险较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直管企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等问题,并表示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处理。

今年,金融领域反腐力度持续加强,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金融系统已有超60人落马,而去年一整年才70余人。

近期金融领域落马的官员中,有些已经退休,还有的已辞职,反映了这两年金融反腐的一个特点:退休、辞职并不意味着“安全着陆”,干部退休、辞职后也会被查。

今年以来落马的多位金融系统官员中,至少有三位是退休后被查:进出口银行原基建办主任王学超,退休六年半后被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段会全,退休四年后被查;银保监会新余监管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温春琴,退休两个月后被查。

6月23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巡视工作办公室主任贾楞被开除党籍。贾楞于2017年3月辞职,其处分通报中特别指出其“临近退休'逃逸式'辞职,妄图逃避纪法惩处,继续恣意敛财”。


资料图

今年5月,《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刊文分析了一些腐败分子临退休“逃逸式离职”的问题。

文章认为,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退(离)休后,其原有职权还会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产生影响或发挥作用。因此,对于他们决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说走就走”,而应细化相关规定,对离职后的就业范围、就业时间等划出“硬杠杠”,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机关等也要严格把好“出口关”,防范政商“旋转门”腐败问题。

专家建议,对在职人员的监督管理,重在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或配偶、子女及亲属经商办企业等方面;对离职退休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一方面是离任经济审计,重点关注其任职期间的相关问题和决策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其离职退休后的“冷冻期”,比如定期向原部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相关新闻

又现“逃逸式”离职?两名从银行辞职的房企女高管先后被查

辞职近4年,赴任房地产公司就职的又一银行前女高管被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组、吉林省纪委监委5月11日晚消息:中国建设银行机构业务部原总经理黄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吉林省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黄曦。资料图

黄曦:54岁从建行辞职赴任泰禾副总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今年58岁的黄曦,出生于1964年,1986年7月参加工作就入职建行,在总行多个重要业务部门有过任职经历,先后任: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集团客户部(营业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总经理,资产管理部(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等职。

2016年1月,黄曦任中国建设银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2018年7月,时年54岁的黄曦辞去公职,离开了工作32年的建行。据媒体披露, 辞职后一个月,黄曦加入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分管资金部。

泰禾集团是一家从事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开发的大型知名上市公司。公司创建于1996年,2010年成功上市,目前在国内多个大城市打造了“院子”系列大盘。专注于豪宅大院的泰禾集团曾经在地产界风光无限,但近年来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并陷入多起拖欠工程款和银行贷款、债权逾期、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等的诉讼中。

3月中旬,泰禾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正在协助有关机关调查。黄其森于1996年在福州创立泰禾集团,在此之前,黄其森曾在建行福建分行工作了8年。

目前,泰禾“掌门人”黄其森已被“留置协助调查”近两个月,尚无最新的消息,而其臂膀,同样出自建行的黄曦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黄曦是今年以来被查的又一名从银行辞职后赴任房地产公司就职的女高管。一个月前,曾从中国银监会辞职赴任恒大地产的姜丽明被查,她已辞职5年多。


姜丽明。

姜丽明:54岁从银监会辞职,赴任恒大副总裁,上月被查

4月2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今年60岁的姜丽明,早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了8年多,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信贷管理司、银行监管一司干部、副处长、处长。2003年9月,姜丽明调任原中国银监会工作,先后任职银行监管一部中国建设银行监管处处长、湖北银监局副局长,2006年2月开始任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2011年1月晋升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在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任职9年。

2015年3月,姜丽明出任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任职一年8个月,2016年11月,54岁的姜丽明从中国银监会辞去公职,结束了32年的金融工作。

辞职不久,姜丽明赴房地产企业恒大集团出任监事长一职,并于2017年12月起担任恒大副总裁。据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新闻中心官网消息,2021年2月,姜丽明曾以“恒大集团副总裁”的身份,带领山西公司和新疆公司的恒大高管与山西建投建工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洽谈。

从姜丽明和黄曦的履历看,二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均是“60后”,年龄相差两岁,均在金融行业任职长达32年;均在重要的业务部门任职一把手,辞职前姜丽明任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黄曦任建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手握金融审批大权;都在54岁的事业黄金期辞去公职,且都选择在房地产企业开始了事业的第二个战场,姜丽明出任恒大副总裁,黄曦出任泰禾执行副总裁。而今这两名女高管被查之际,所属两家地产公司恒大、泰禾均身陷财务危机。

姜丽明和黄曦因何被查,尚待纪委监委审查调查,不过另一位被查的金融女高管则给出了答案:“逃逸式”离职,妄图逃避监督监管,继续恣意敛财。


曾长虹。

曾长虹:临近退休“逃逸式”离职,妄图逃避监督监管

4月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一级巡视员曾长虹被开除党籍。

今年61岁的曾长虹,1998年12月调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在稽查局、发行部、创业板发行部工作,最后一站是投资者保护局。其中,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曾长虹在发行监管部和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工作了10多年。2021年10月5日,曾长虹涉嫌严重违法被查。

作为负责发行监管的老将,曾长虹一度被媒体称为是IPO发行的“实权人物”。 曾长虹在任内曾参加一场以《“欲”“狱”相通》为主题的系统内讲座时发言说:“在我们创业板发行监管工作中,如果不能摆正积极的心态,处理好各方面的工作,抵御住各方面的诱惑,我们非但实现不了自身价值、成就与幸福,反而会成为阶下囚,为万人所耻!”

而曾长虹最终没能“抵御住各方面的诱惑”。

处分通报称,曾长虹丧失理想信念,以贪心取代初心,长期在证券发行审核关键岗位工作,“靠发审、吃发审”,临近退休“逃逸式”离职,妄图逃避监督监管,继续恣意敛财。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和高档奢侈品,多次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旅游安排。放弃监管职守,利用职务便利和影响力,在企业发行上市、再融资审核等方面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大肆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和拟上市公司股权。

辞职后被查的金融高管

纵观近年反腐态势,在辞职后被查的官员并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一些类似黄曦这样的金融系统的干部。


贾楞。资料图

2021年12月23日,已辞职4年多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巡视工作办公室原主任贾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58岁的贾楞,1964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早年他在农发行内蒙古区域工作14年,历任包头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党委书记、行长。2013年11月,他调任农发行总部,任纪委副书记、监察部总经理,2016年6月转任农发行巡视工作办公室主任,巡视工作仅干了9个月,2017年3月辞去公职,当时他才53岁。


张华宇。

今年1月4日,辞职3年多的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涉嫌严重违法被查。

63岁的张华宇,早年在河南金融机构任职,2001年2月,张华宇调入中国光大银行, 2007年3月出任光大银行副行长,2018年4月,张华宇升任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2018年8月31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该行副行长张华宇因年龄原因,向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副行长职务。即将年满60周岁的张华宇,告别了在光大银行17年的工作。

辞职后的张华宇,很快就被披露有了新去向。中国金融国际发布公告,张华宇已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兼副主席,自2018年11月19日起生效。此后,张华宇还出任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方国信系重庆信托控股股东,2020年,张华宇出任重庆信托党委书记、董事。

察时局注意到,上述已辞职的金融官员被查办,大背景是去年9月底开始的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对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25家金融单位党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巡视。

今年2月24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集中公布了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反馈情况,25家金融单位的“问题清单”出炉。巡视反馈指出 ,多家金融单位被巡视组指出在信贷方面存在廉政风险。例如,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存在“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存在廉洁风险”;建设银行被指“对下级‘一把手’管理监督不够严格,信贷、集中采购、新兴业务等重点领域存在廉洁风险”;证监会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存在廉洁风险,政商“旋转门”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银保监会还被指“系统中利用监管权谋私问题多发”等等。

而上述金融机构公职人员辞职后被查处,不乏存在“逃逸式”离职”的问题。

公职人员离职不意味着其在职时的人脉关系、社会影响立即消失,某些单位恰恰看中这一“特殊优势”展开金元公关,某些“前公职人员”不当发挥“余热”、谋取不法利益,这绝不是单纯的“人情往来”,而是龌龊的行贿与受贿犯罪。

“离职回避”制度的设置初衷就在于此。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公务员离职或退休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一系列规定皆是为了防止“离职腐败”。

黄曦等人的结局也一再证实,公职人员在职或离职不是监督执法的“分水岭”,无论何时利用公权力谋取私利,都会被追责到底。

本文标签: 中纪委通报  辞职  落马  光大集团  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