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3-01-16 17:42:38作者:智慧百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去年5月完成对路畅科技绝对控股的中联重科,才过去八个月就筹划旗下子公司借壳上市。
1月16日,中联重科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中联高机,通过与路畅科技进行重组的方式实现在深交所上市。路畅科技则公告,将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中联高机100%股权,同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交易构成路畅科技重大资产重组。
路畅科技主业低迷,上市后营收徘徊数年后持续走低,目前扣非净利润已经连亏四年,市值也在三四十亿一线徘徊六年。而中联高机主营业务为高空作业平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领先企业,属中联重科优质资产。公告出来后,路畅科技股吧不少网友表现兴奋。
目前路畅科技已于16日开市起停牌,而中联重科截至记者发稿涨1.58%,基本同步大盘。
“机械茅”买壳果然有大动作
拟分拆高空作业资产上市
1月16日一大早,路畅科技就公告拟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申请临时停牌。
到16日午间,路畅科技和中联重科双双披露,2023年1月15日中联重科与路畅科技签署《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路畅科技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联重科所属子公司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高机”)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签署的协议仅为意向性协议,具体交易方案及交易条款以最终签署的正式交易协议为准。
中联重科称,此次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中联高机,通过与路畅科技进行重组的方式实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变更,构成公司的关联交易,不构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
路畅科技则表示,本次交易对方为中联重科和其余28名标的公司股东,其中中联重科持有标的公司61.43%的股权。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本次交易预计构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预计构成重组上市。公司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即在2023年2月6日前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路畅科技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现有汽车电子等业务经营及发展计划不变。
中联重科目前实际上是路畅科技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3.82%,去年其入主时市场便猜测后续会有资本运作。
2022年2月,路畅科技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郭秀梅及其配偶朱书成与中联重科达成交易,中联重科受让郭秀梅持有的路畅科技3598.8万股,占总股本的29.99%,每股转让价格21.67元,转让总价约7.8亿元。同时,郭秀梅放弃剩余4300万股的表决权,中联重科成为路畅科技表决权股份最大的单一股东。
2022年3月底,中联重科更进一步,提出要约收购,最后6个账户共计2859万股接受收购。要约收购完成后,中联重科持股6458.4股,占总股本的53.8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2022年5月9日,标的股份完成过户。
路畅科技连亏四年
中联高机为行业领先企业
交易披露后,中联重科由于经营体量和市值规模相对较大,股价变化似乎不明显,1月16日仅同步大盘上涨。但停牌的路畅科技股吧,股民表现则比较兴奋,有的网友称准备数板,还有的后悔卖早了。
路畅科技最新股东户数1.57万户,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路畅科技主要从事汽车信息化、智能化及智能出行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同时还投入研发了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化出行解决方案等产品,并通过子公司开展了冶金废渣超细粉业务。
从财务数据来看,路畅科技的经营在2016年上市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为7.22亿元,上市后徘徊三年,到2020年大降到4.93亿元,2021年继续降低到4.1亿元。净利润(扣非,下同)的表现就更糟糕了,上市后路畅科技2016年、2017年微利两年,2018年转为亏损1.82亿元,2019到2021年继续亏损3.83亿、9041万和581万元。2022年三季报,公司营收只有2.39亿元,同时继续亏损522万元。
而此次拟借壳的中联高机来看,尚算优质资产。
中联重科在公告中称,中联高机主营业务为高空作业平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领先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进步,高空作业平台安全和效率的优势愈发得到市场认可,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我国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根据湖南本地官媒红网去年11月的宣传文章,2018年中联重科进入高空作业设备领域,中联高机即迅速晋身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第一梯队,2019年位列“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22强”,2020年提升至全球14强,2021年位列全球第9强。2021年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销售额达33.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0.76%。
文章称,截至目前,中联高机已拥有剪叉、曲臂、直臂、蜘蛛车及高空作业车等共80余款产品,实现4-68米全覆盖,作业高度为全球行业之首。同时,随着中联重科举行业之先发布锂电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并量产,其电驱产品亦拥有行业最全型谱,新能源产品销售额占比约60%。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