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1-19 00:43:36作者:智慧百科
核心观点:
1、如果把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跑者看成一个4×100接力赛,第一棒是美国,80年代以后日本成为第二棒接棒者,第三棒的中国作为接棒者完美接受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2、现在没有谁能够再度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尽管今年上半年印度的GDP增速排全球第一,但印度的经济体量只有中国的1/5左右,所以它依然不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这就意味着今后全球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的热点在慢慢消退。
3、中国制造强国的目标在未来肯定能够实现。从数据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还在稳步上升,目前已经达到30%,今后还会以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年增速上升,虽然部分产业转移到西方以及发展中国家,但比重较低,而且是属于低端的,不用过度担心。
4、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的长周期结束了,基建投资加上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7年底就已经见顶。通过对日本和美国的人口周期、房地产周期的比较,不难看出我们的房地产拐点已经出现。
5、对于中国居民家庭来讲,资产配置领域应该更多的配置在金融资产,不断减少对房地产的配置。在金融资产里,权益类资产是首选,因为权益类资产目前处在历史估值的低位,它所蕴含的机会比较多。现在还处在对金融资产配置信心不足的阶段,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阶段。
6、目前A股市场的指数估值水平PE处在历史低位,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的风险溢价水平也处在一个较高位置,意味着在这个位置上有相对投资价值。
7、无论是内资或外资,都有一个未来对A股市场增加配置的空间,这还没包括我国居民家庭在房地产配置的资金减持之后,流入到A股市场、金融产品的比重,这个规模是比较可观的。
8、总体来讲,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在于消费、自主创新、高科技,在于新能源,尤其是光伏、锂电池、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芯片、高端制造、新材料这些领域,今后发展空间非常大。
9、作为科创板的资产配置,还是要优中选优,选出精华,这种配置会更加安全,即便在短期内没有显著超越大盘,长期超越大盘、超越整个指数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11月17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一场直播中对全球经济走势与资产配置策略进行分析与展望。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中国完美接手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引领经济增长
我们对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不要过度关注短期的经济指标,比如美国通胀率水平、美联储加息与否,以及中国的出口数据、金融数据等,这些都属于短期问题,短期问题对于近期的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它不改变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长期趋势又是什么?
二战后全球经济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在这过程当中,首先是美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因为二战之后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体量非常大,同时它的科技领先、消费主体非常强大,人口又在发达国家中最多的。
同时,随着自身经济结构问题慢慢显现,尤其在70年代出现滞涨,这时日本趁势崛起。
如果把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跑者看成一个4×100接力赛,第一棒是美国,80年代以后日本成为第二棒接棒者,它GDP的增量一度超过美国,总量也达到美国的2/3。
但随着日元大幅升值、美国和欧洲对日本的遏制,日本经济出现一定幅度放缓,然后货币收紧、利率走高又触发日本金融、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所以日本经济从90年代以后开始慢慢虚弱。
在这过程中恰好遇到中国崛起,完美接手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中国利用人力成本低、市场大的优势,结合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中国到目前为止对全球GDP的贡献仍然是超过1/3,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量部分也远远超过美国。所以第三棒的中国作为接棒者,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应该超过10年时间。
随着中国自身城市化进程放缓、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在传统行业的优势也在慢慢减弱,在这时全球希望出现第四棒的接棒者。
但是很遗憾,现在没有谁能够再度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尽管今年上半年印度的GDP增速排全球第一,但印度的经济体量只有中国的1/5左右,所以它依然不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
这就意味着今后全球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的热点在慢慢消退。
中国制造强国的目标肯定能实现
中国制造强国的目标在未来肯定能够实现。
虽然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担忧,认为全球的竞争格局会更加激烈,像印度、越南、印尼这些国家会不会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因此而削弱?
从数据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还在稳步上升,目前已经达到30%,今后还会以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年增速上升,虽然部分产业转移到西方以及发展中国家,但比重较低,而且是属于低端的,不用过度担心。
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已经显著回升,三季度从GDP季调环比的增速来看也出现明显反弹,当然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可能像疫情前那么快,毕竟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受到了影响,疫情现在还没有消退。
与此同时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不利情况,所以今后经济应该会有一个新的平衡点。
2023年我估计GDP增速要明显超过2022年,假设2022年GDP增速是3%左右,2023年的GDP增速应该在4%以上。当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就是疫情不可把控,同时地缘政治的冲突何时缓解也是一个不确定性。
从目前来看,制造业的优势和困难并存。对于资产配置,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抓住优势产业,避免弱势产业带来的风险。
从二级市场来讲,二十大报告也专门就金融以及资本市场提出论述,尤其对资本市场强调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资本市场的功能包含很广,比如价值发现功能、投资功能、改善公司治理的功能、增强社会责任的功能。诸多的功能集资本市场为一体,我们也提出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随着房地产的走弱,今后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更多会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实现方面。
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也给二级市场带来了信心。
一方面资本市场依然要推进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使资本市场投资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意味着这个市场是有底的,这个底应该还是在一个估值合理的区间。
所以二十大报告对资本市场也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它更多存在一个相对优势方面,也就是居民资产的配置是两大类,一大类是房地产,另外一大类是金融资产。
房地产长周期结束了,拐点已经出现
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在今年出现了负增长,1~10月份是-8.8%,房地产的销量出现了20%以上的下跌。
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个大的变局,房地产从过去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现在变成阻力,它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的贡献。
正因如此,我们采取扩大基建投资的方式进行逆周期调控,并且在今年取得了显著效果。基建投资的增速去年估计在10%左右,即便出现这样的增长,它还是弥补不了房地产投资带来的负贡献。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的长周期结束了,基建投资加上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7年底就已经见顶,现在即便再拉动基建投资,依然改变不了基建投资加房地产在整个GDP中占比的下降。
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大变局,过去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今后投资对GDP的贡献势必下降,要稳增长,还是要通过消费来拉动,通过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中国是现代化所包含的制造强国,像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高端装备、芯片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这些才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所以要抓住这样一种新动能、新动力的机会。
对于房地产来讲,由于拐点已经出现,人口的老龄化、人口总量的减少都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大变局。通过对日本和美国的人口周期、房地产周期的比较,不难看出我们的房地产拐点已经出现。
资产应该更多配置在金融,权益类是首选
对于中国居民家庭来讲,资产配置领域应该更多的配置在金融资产。
而目前现实情况是在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当中,房地产的占比在60%以上,美国房地产的占比低于30%,从未来作为资产配置的趋势来看,应该会不断减少对房地产的配置,增加对金融资产的配置。
在金融资产里,权益类资产是首选,因为权益类资产目前处在历史估值的低位,它所蕴含的机会比较多。
从今年1~10月份数据来看,中国居民的储蓄已经出现大幅增加,意味着房地产销量减少的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居民储蓄账户,而储蓄账户的钱会慢慢转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
我认为现在还处在对金融资产配置信心不足的阶段,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阶段。当居民的金融资产处在低配阶段,权益资产的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低位的时候,是加配金融资产,尤其是权益资产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我们做投资不能有羊群效应,还是要更多的运用相反理论,当大家都比较悲观的时候,你要乐观,当大家都过度乐观的时候,你要谨慎。
内资或外资都有对A股增加配置的空间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大变局中,对我们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从美国和日本信贷数据的变化来看,会发现它跟房地产的销量有明显相关性。销量下降时,信贷增速会下降,信贷占GDP的比重也会下降,直接融资的比重就会得到提高,意味着资本市场更具有相对优势,具有更大配置的价值。
目前A股市场的指数估值水平PE处在历史低位,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的风险溢价水平也处在一个较高位置,意味着在这个位置上有相对投资价值。
在二十大报告之后,我相信有关部门会按照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资金融资比重,健全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
举个例子,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展,长期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应该要得到提升,但目前来讲比例还是过低。从保险公司资管的配置来讲,它的上限是45%,但目前为止只有10%左右的水平,显然这种长期资金的来源是有保障的,它的资产配置中对权益类资产还很大的提升空间。
前段时间外资非理性的减持了我们的A股市,2021年外资净流入A股达到最高水平,但最高水平还是不高,今年整个外资还是净流出。
从未来来讲,中国的GDP要算到全球18%,但外资占A股流通市的比重只有不到百分之四的水平,这个比重未来的提升空间比较大。
所以无论是内资或外资,都有一个未来对A股市场增加配置的空间,这还没包括我国居民家庭在房地产配置的资金减持之后,流入到A股市场、金融产品的比重,这个规模是比较可观的。
目前中国房地产的住宅类总市值在400万亿左右,占GDP比重400%左右。这显然非常高,只要能够降低一部分配置,对A股市场就意味着有巨大的资金流入。
未来随着我们落实二十大报告,政策再到位,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融资功能、投资功能都能够得到体现。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它们
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配置什么样的产品?
从过去来讲,传统产业在往下走,新兴产业在崛起,我们要寻找各种资产配置的线索,可以从生产、消费的维度去考虑哪些产品销量大,未来的消费的空间大,哪些产品是代表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配置上的思考。
总体来讲,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在于消费、自主创新、高科技,在于新能源,尤其是光伏、锂电池、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芯片、高端制造、新材料这些领域,今后发展空间非常大。
对于景气度向上的行业要给予超配,当然超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的价格是否合理。如果A股市场处在估值水平比较低的位置,现在配置应该还是一个好时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还是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
另外一方面,低估值也是一种重要选择。现在港股的高股息率品种配置的显现,科技股的估值安全性比较高,也是一个配置的主要逻辑。
从海外市场来看,目前在美元利率依然处在高位,美联储还没有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风险还是比较大,还是不容乐观,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的机会更多。全球经济的衰退意味着大宗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债券市场的风险依然存在,相比之下,权益类资产的机会更多。
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角度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进步,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应该顺应大的方向。
科创板长期超越大盘是大概率事件
问:当前科创板有点类似2012年的创业板,您刚才提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和硬科技的科创板企业,所以您对于当前科创板是怎么看待的?
李迅雷:科创板已经成立三年多,经过一系列的调整,目前的估值水平也处在一个相对低位。我觉得科创板整体发展的空间、发展的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因为科创板是注册制试点的先行者,所以这里难免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就像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认识一样,优秀的公司大概不会超过20%,甚至在纳斯达克只有10%左右。
作为科创板的资产配置,还是要优中选优,选出精华,这种配置会更加安全,即便在短期内没有显著超越大盘,长期超越大盘、超越整个指数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就像美国纳斯达克成分股指数表现的一样。
所以在配置上面,第一要看估值,第二要看方向。科创板在估值上有一定优势,方向上代表中国未来经济,中国是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本文作者:位宇祥,褚倩 来源:投资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