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苹果跑了!

更新时间:2022-12-11 19:20:46作者:智慧百科

别让苹果跑了!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12月3日下午,华尔街日报甩出一则重磅消息:

苹果计划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来生产苹果产品,尤其是印度和越南。

与此同时,印度塔塔集团正加速回归本国,计划投入900亿美元在国内发展制造业。

时间刚好,意味深长。

摩根大通预计,苹果将从今年底开始,将5%的 iPhone14生产转移到印度,到2025年将在印度生产四分之一的 iPhone。


这一重大的战略转变,透露出苹果已经着手在全球寻求更多元化供应链的意图。

其实类似苹果这样动作,近两年来也有不少海外巨头公司做着同样的事,由此也让“产业链转移”的话题讨论一直都很热,并且越来越热。

苹果这些国际巨头们的变心,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警惕的地方。

苹果的订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经济产值、创汇和提供就业外,还有如电子消费升级、产品竞争带来的技术升级、高端产业集群升级等很多难以量化的推动作用。

但从某方面来看,苹果之于我国为之服务的无数供应链企业,更像是一个随时可以拿走的饭碗,或者随用随弃的赚钱工具。

现在苹果的供应链转移更是告诫了我们,中国制造还是必须要扶持其自己的品牌,必须有自己的先进技术,必须要在价值更高的高端制造上争夺下话语权和议价权。

01

苹果的背刺

和硅谷其他科技公司一样,苹果很早就开始了生产外包。

早在70年代,苹果就把半导体芯片封装工艺,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低下的亚洲。尤其是蒂姆·库克的上任,彻底把苹果的全球制造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掌控推升至了一个绝对高度。

这种掌控带来的效益之强大,足以让全球所有顶级商业巨头都顶礼膜拜,有人称之为——苹果的帝王之术。

以全球最庞大的订单为利器,苹果把全球范围内的零配件供应商和组装商拿捏得死死的。

尤其是中国的无数零配件供应商和代工组装的富士康。2021年,苹果供应链工厂中,中国大陆的工厂就有383个,占了48%。


在苹果最辉煌的时候,苹果的代工厂也即被称为最强流水线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在中国一度拥有超过100万工人源源不断为其加班加点生产手机和其他产品。

2021年,苹果从中国市场赚取了684亿美元收入,中国市场成为它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市场,而且这两年中国市场的增速显著超越其他大区市场。

但在另一方面,在一部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中,苹果拿走了近6成,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无数原材料供应商的利润只有2成出头,而为苹果日夜加班组装手机的中国大陆劳工成本甚至仅有1.8%,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富士康工厂。

而富士康本身,为苹果生产手机的利润也仅有2%。


然而即使如此,苹果依然对这些供应商及代工厂的命运生杀予夺,随时根据利益的平衡分配让他们绝对服从,还培养扶植一些产业链上的替代者,让他们时刻担忧订单被抢而处于价格竞争内耗状态,由此苹果收获最牢固的供应链生产线,和不断压榨出最多的利润。

这就是业内臭名昭著的“2+1”政策。

当然,为了掌控着产业链的绝对话语权,苹果也有很多其他企业做不到的手段。

翻看苹果财报,每年都有百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75%以上是用于精密设备和软件购买,全是给供应链企业准备的。

比如,在富士康工厂iPhone产线上,接近一半的设备和软件都由苹果公司提供,不论是权限还是年末清查资产,都与代工厂无关。

同时,EPM(工程专案经理)、GSM(全球供应链经理)以及SQE(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等重要岗位,也由苹果派遣人员担任,从零部件供应商、组装厂到销售渠道的全部数据,他们都能通过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进行实时监控。

也就是说,代工厂的生产模式、关键设备甚至技术都在苹果掌握之中。


在产业链上的绝对掌控力,让代工企业相互之间无限内卷,是苹果能够最大程度获取超额利润的法宝。

这一招在中国屡试不爽。

然而,作为一家庞大的跨国企业,苹果的野望远不止于此。

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部分附加值低、成本敏感的低端制造,正在向印度、东南亚转移,这也是时代大势。

当前的计划是,把约20%的中国产能转移到印度。同时,还正在与组装伙伴合作,将iPad和MacBook的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

即便印度和越南的供应链极不完善,当地的消费市场也与中国无法比较,存在这样那样各种问题,苹果仍然坚定地进行产能转移。

这背后,在越发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已不仅是为了成本端的考虑。

而对于我国来说,近些年确实也还有不少其他海外巨头的离场,伊然成为一种趋势。

02

高端制造,必须迈过的坎

2006年,世界银行在总结东亚经济报告中,提出来一个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依靠后发优势轻松完成初步工业化。

而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廉价劳动力优势丧失,却没能完成产业升级,从低利润端爬到高利润端,从劳动密集转向技术、资本密集。

此时,向下没有贫穷国家的成本优势,向上比不过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尴尬地卡在中间,陷入困境。

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一道坎。

这道坎,有些国家跨过去了,比如韩国、日本、以色列。但大部分都被绊倒,比如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

当然,更多的,连坎都够不着。


产业转移是个漫长的过程。80年代,中国大陆从日本和四小龙手中接过的,主要是五金、塑胶、服装、玩具等低端制造。90年代,电子零配件也转移过来,而后就是汽车、船舶、机床这类要求一定技术含量的产业。

然而,再强大的产能,也无法得到定价权,我们长期处于“1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的窘境中。

即便到现在,中国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终端产品零部件,但从整体产业链来看,行业70%以上的市值,仍在美国科技公司手中。

同时,目前在亚洲,中国大陆的人工成本,仅次于韩国、日本、新加坡,红利期即将消退。除了部分护城河极深的产业,低端制造业正加速向南亚、东南亚转移。


低端制造业虽已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国情,但第二产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支柱,是第三产业兴盛的基础。

通过技术升级,占领高端产业,扩大产品的附加值,复制发达国家的发展路线,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也就是最近常说的高端制造。

事实证明,现有的高端制造,想从先发国家手中拿过来非常困难。

尤其是在先进国家开始对后进国家实施打压的时候,比如通信、芯片、高端机床设备、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等。

这些年,在这些方面,我们遭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各种千方百计的遏制甚至打压,几乎就没有停止过。

在技术要素最大决定一切,而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积累领先我国很远的科技时代,我国想要突破他们的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主自强,实现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难度无疑是巨大的。

但再大的难度,也必须硬着头皮走推动制造业升级,而且还要迎头赶上,甚至逐渐局部超越。

所幸的是,这些年来,在一些新兴或者正在新兴的领域,我们逐渐走在了前面,开始掌握到了一些话语权。比如5G、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高铁、智能汽车等等。

这些领域,都有很多共同的特征,都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是通过海量的资本浇筑和政策扶持,逐渐沉淀出大量的产业技术专利,并形成足够强大的自主产业集群,最终可以较大程度地掌握到了宝贵的自主权和定价权。

虽然其中还有一些地方仍不是世界最顶尖,但在很多地方也足够成为世界领先,甚至正在弯道超车,并且能够走出海外,吃到了更多的利润。

它们是中国制造业摆脱低端劳动密集型的流水线工厂命运的最好榜样,它们的饭碗,再也不会被海外巨头端走。

但目前,这样的领域还是太少了,三百六十行,我国必须要掌握定价权的产业还远远不够。

03

尾声

客观来讲,全球产业转移是一个无可避免的潮流和规律,过去几十年来也至少出现了3次大转移,以后肯定也会继续出现。

而一些产业转移出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非都是坏处,当一个国家能从此前承接全球产业链制造中不断升级迭代,完成自身技术和经济的升级,也没有什么必要还守住那些低效率低价值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

只是当前的国际格局生变,导致新的转移再次集中大规模出现,这在当前复杂环境下,给我们增加更多的压力。而苹果们的意图,也更让我们觉得时间的紧迫性。

但我相信,虽然目前我们仍处在全球制造业梯队中低端位置,但中国的未来是必须要在高端制造上争夺话语权的。

这个过程中,阵痛虽有,但希望更在前方。

推荐阅读

别让富士康也跑了!

最近,苹果公司不动声色搞了个大事情,部分产业链悄咪咪地撤离中国。

我盘点下苹果手机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上下游相关企业,中国大陆有259个、日本96个、美国49个、中国台湾37个、韩国30个。

郑州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基地,生产了85%的iPhone Pro系列。中国智能手机出口占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的27%,其中有1/4的出口额来自河南省。

外媒预测,苹果的产业链转移到印度,今年印度生产了5%的iPhone,莫迪宣称到2025年产量要增长到25%,远期目标为40%-45%。另外越南也在发力,从AirPods开始,会生产更多的苹果产品。

库克这招很绝,对河南经济杀伤力很大。

河南省承接全球代工之前,经济形势很严峻,2009年河南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134.38亿美元,排在全国第17位,引入富士康后,贸易额直接跳涨,升至326.42亿美元。现在河南已经排名中部六省GDP首位,翻身逆袭。

上个月,郑州富士康疫情,有人叫嚷,“赶走富士康,抵制苹果 ” ,还大大咧咧地说 “ 难道没有富士康,河南人就活不下去了吗?”

现在,西方资本家动了心思,准备跑到印度和东南亚。

要恭喜这些狭隘的排外分子。

这下苹果撤离,一拍两散,西方资本家和抵制苹果的网民,以后谁也见不着谁,眼不见为净,双赢win win。

01

这些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业衰退后,能不能迁到中西部?印度和东南亚能不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了。

我有个跟其他人不一样的观点:不是东南亚需要工业体系,而是工业体系需要东南亚。

长期以来,东南亚老百姓吃第三产业的饭碗,日子小富即安,他们的劳动力就业岗位靠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就能消化。



▲沙巴加雅岛水屋(图/网络)

东南亚,他们的经济引擎靠欧美人的旅游消费带起来,外国游客到了新马泰,出行,产生出租车司机的岗位;外国游客要吃饭,产生出厨师、餐厅服务员的岗位;外国游客要有个住处,政府和商人盖酒店,产生建筑工人的岗位,酒店盖完投入运营,又产生出门童、打扫房间女仆的岗位。

欧美人之后,又是日本人韩国人,接下来是中国人,源源不断的前往新马泰,拉动消费。东南亚的网红景点,像沙巴,是北上广中产必去的打卡地,疫情之前的2019年暑假,我在朋友圈连续两个月看到有人在那边晒照片。

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但是具体到个人层面来说,工业化是个苦差事。

流水线打工的生计实在太苦了,中国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打工浪潮,在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算一个异类。为什么这么苦,还是争着去打工,因为城乡二元制下的农民日子实在太苦了。

那时的中国,人均收入太低了,农民太穷了,农村种地累死累活,制造业一丁点利润就能让农民工满足。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离不开这个时代背景。

印度和东南亚的底层老百姓,虽然穷,但没穷到做牛做马还口袋里没钱的程度,没必要进厂打工,主动找苦吃。

GDP再高的一些亚非拉国家,即便开搞制造业,提升科技产业实力,也会尽可能用更灵活的办法。比如阿联酋、沙特和卡塔尔等石油土豪国,工业化过程中,大规模引入外籍劳工,最苦最累的活给他们,本国人干轻松的活。

通过把成本转嫁给外籍劳工,阿拉伯的石油大户们点科技树,发展前沿产业。2019年阿联酋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2020年阿联酋启动了火星探索任务,并发射了“希望号”探测器,目前阿联酋方面计划登月工程,和其他国家合作,投放月球车到登陆月球表面。

探索星辰大海的雄伟事业,是不是令人心潮澎湃?这一切都建立在外籍劳工的血汗上。

世界杯刚开幕的那两天,西方媒体专门报道了,石油土豪国对劳工阶层的压迫,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派遣工人,在卡塔尔受苦受难。

至于东南亚的发展道路,干脆降低制造业比重,当地老百姓吃网红经济的饭碗,搞搞旅游业,做做餐饮特色美食,跳跳民族风情舞,吸引外国游客。再承办些国际性运动会、展会,各种赛事盛会,拉动经济。

工业对东南亚,并不是必需品,他们专心做第三产业,虽然达不到富国水平,但温饱是绰绰有余。

02

东南亚没了富士康,可以继续发展旅游经济,用第三产业赚点钱,而我国中西部省份没了富士康,只能种地了。

高科技产业,文创产业,ACG产业【即 Animation(卡通动画)、Comics(漫画)、Game(游戏)的合并简称】,这些时髦时尚,引领未来经济的公司产业几乎都在东南沿海,中西部省份只能搞制造业。

之前,富士康疫情上热搜的时候,一个博主大言不惭地说:富士康没啥了不起,郑州有十几个比富士康更拔尖的企业,个个都是几十万员工。



图/微博

这就非常逗了,郑州要是有十几个比富士康更拔尖的企业,岂不是经济起飞,直追北上广?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富士康可不是那种小作坊式生产经营,员工七八十号人的乡镇企业,这是十万级别的超级工厂。郑州富士康产区员工数有35万,体量非常庞大,这还是引入自动化机器人,减员后的结果。在没有机器人的时候,工厂达到50万人。

早年间深圳富士康,园区工人数量在30万上下,为了保证一日三餐,厂方每天采购40吨大米、10吨面粉、30吨蔬菜、200头猪、6万个鸡蛋和500桶食用油。

这种庞然大物的工业体,在乡镇企业和民营个体户面前,生产力完全是碾压的。2019年郑州进出口总额4130亿元,富士康占了近82%,同时占总进出口额65%。

对富士康这样的业界龙头,各地地方政府是给政策给优惠,抢着要的。2009年,苹果准备在中国扩大生产,郑州立刻向中央申报保税区。为了搞好配套设施,郑州组织了百日会战,在保税区翻新道路,一辆辆巴士运货。

当时根据预计,一旦富士康落地,就有94条生产线,需要35万工人火速到位。为了完成招工目标,河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层层分解到18个地级市,甚至郑州每个社区居委会都要推荐10个人。

其他地方也在卖力引进产业链,重庆扩建江北机场三期工程,成都建设双流国际机场货站,完成配套设施,成都劳动局还在火车站设立招聘点,现场招募农民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地方承接了苹果的电子产业链后,经济爆发式增长,四川生产了全球70%的iPad,河南生产了一半以上的iPhone,重庆则包揽了40%的笔记本电脑。三个省市的电子工业产值合计超过2万亿,相当于整个越南的GDP。

03

工业化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性,我不再赘述了,懂的都懂。

我最后要说的是,富士康对于穷人孩子,意味着什么。

从薪资和福利待遇来讲,富士康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今天的富士康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富士康。

现在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农村青年想进富士康还没门路,要花钱找中介才能进。因为富士康岗位在蓝领行业里,算不错的。

在贫穷落后省份,乡镇企业还有私人小厂效益差,蓝领在这些场地上班,挣钱少就不说了,拖欠工资、加班不给加班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富士康的工资,社保全部齐全,算低学历农村小青年,能够触及的最好的工作。

而且富士康的工作条件好,空调啥的都有配备,夏天车间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餐厅、美食城、商业街、足球场、篮球场、网吧乃至理发店,都给配齐了。富士康毕竟是国际大企业了,财大气粗,有底气砸钱盖设施。

乡镇企业就没那么多钱配空调等设施。我跟沿海省份的一些朋友聊过,在他们那边,工人夏天干活热,厂里只配备水冷风扇。

富士康入驻中西部省份后,高了当地工人的生活水平,打工仔有了富士康这个选项,就不用去低效的地方小厂。富士康以及富士康带来的上下游产业集群(南航、海航、汇川、领益、胜宏等),这些牛逼企业把原先没竞争力的乡镇企业给淘汰了。

郑州富士康不但自己雇佣了30多万员工,更是带动了整个经济体系,吸引航空物流、材料、印制电路板、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产业企业相继落户郑州,创造出约百万人的就业岗位。

一旦供应链重组,苹果转向印度和东南亚,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中国老百姓从改革开放以来,过上了好日子,一半要归结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经济蒸蒸日上。

这些年狭隘的排外主义兴起,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呼声高涨,这种声音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害无利,千万不能让富士康跑了,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