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2-07 13:18:43作者:智慧百科
文|凯风
终点还没到来,但已无限接近。
01
全民,正在走出新冠恐惧。
作为全国首个“解封“且第一个明确“非必要不做核酸”的城市,广州再一次走在科学防控的前沿。
根据央视报道,针对本轮疫情传播特点,有关专家表示: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这一轮疫情,广州16万感染者仅4例重症,90%以上都是无症状或轻症,且重症都是由基础疾病引起,没有1例死亡病例。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原始病毒、德尔塔变异株以及年初的奥密克戎都有着天壤之别,虽然传播力犹有过之,但毒性已经大幅减弱。
这一结论,并非广州一时一地的特殊现象,而是得到港澳台地区及国际层面的验证。
2022年至今,中国台湾共发现832.6万感染者,其中无症状及轻症828.9万人,占比99.55%,重症占比0.19%。
中国台湾地区疫情数据
新加坡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性低于流感的结论。
在刚过去不久的11月,新加坡累计出现5.7万例确诊病例,其中99.6%为无症状/轻症,0.3%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4%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从病死率来看,据新加坡眼统计,2020年初的原始病毒病死率为0.058%,2021年德尔塔时期降为0.363%,奥密克戎时期平均为0.045%,且多数都是高龄老人。
最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死率约为0.034%,即万分之3.4,已低于季节性流感0.1%的病死率。
中国台湾、新加坡都是老龄化率较高的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超过16%和18.4%,而广州仅为7.82%,不到两地的一半。
所以,广州年轻人众多,老龄化率底,加上医疗资源不弱,面临的压力或许比一般城市要小上许多。(参阅《哪些省市,疫情防控压力最大?》)
当然,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重症病例还会不断出现,但重症率和病死率极低的事实,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
02
“解封”一周,广州形势到底如何?
在广州打响第一枪之时,许多人都在等着看广州的笑话,要么是朝令夕改,几天之内就会如石家庄一般半途而废,要么是大规模感染爆发,医疗挤兑随时到来。
还有人言之凿凿,即使放开,由于对感染的恐惧,街头、商场也只会是门可罗雀。
事实上,政策调整一周之后,广州早晚高峰堵车、部分地铁口排队进站的场景再现,一些早茶食肆等待饮茶的人络绎不绝,烟火回归,广州正在迅速恢复元气。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地铁客流量。解封次日(12月1日),广州地铁客流量从前一天的198万人次,大增到429万人次。
而到了一周之后的工作日,进一步提升到515万人次,不断逼近2022年日均666万人次的平均客流量。
至于很多人焦虑等待的医疗挤兑,也并未出现。
据健康时报报道,政策调整一周,广州多家三甲医院门诊就诊人数略有增加,但增势不是很明显,整体平稳。
报道指出,从目前来看,防疫政策的调整,对于医院就诊人数及医疗挤兑现象的出现,尚无直接的影响。
要知道,在此期间,广州又率先取消普通门诊查验核酸限制,同时取消购买感冒药物48小时核酸限制,看病仅绿码就能通行无阻。
03
政策如此之松,为何没有出现医疗挤兑?
第一个原因是,广州等地通过科学解读,让市民最大程度消除了对于疫情的恐惧。
这几天,诸如“奥密克戎毒力接近季节性流感”、“专家称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新冠肺炎应改称新冠病毒感染病”之类的说法可谓深入人心。
这些密集式宣传,有助于打消公众对于新冠的担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奥密克戎变异株与过去病毒的不同。
第二个原因是,广州明确,发热门诊原则上不得停诊,出现阳性人员,不再一刀切全部关闭。
这是精细化防控的体现。过去一旦发热门诊出现阳性,则要直接封闭,停止接诊。
如今,精准划定封闭范,非封闭区域继续接诊,可更大程度保持医疗资源供给,减少医疗挤兑的可能。
第三个原因,广州正在着力构建分类分级诊疗体系,从而避免人群一股脑涌向医院。
这几天,广州花都、白云、番禺、海珠等区陆续发布了“防疫明白卡”。
这些”明白卡“,不仅指出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减弱等科学事实,而且给出了详细就诊指引:
这背后,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鼓励居家、感染药物、互联网诊疗。
可见,非必要不做核酸、阳性居家隔离、一般症状在家观察治疗等,或是下一步政策调整方向。
当然,疫情仍未结束,未来会否出现挤兑仍未可知。但只要消除恐惧、建立起分级诊疗体系,相信挤兑也只是一时的。
04
大疫不过三年。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政策大调整,正在一路向前,冲破迷雾,直达终结疫情的彼岸。
一个重要信号是,新华社评论直言: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这篇名为《优化防控措施 树立抗疫自信》的评论文章指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另一个信号是,微博热搜榜上出现了“新冠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之类的词条。
将近3年前的疫情之初,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可见,新冠病毒从一开始就属于“乙类”,只不过拔高到“甲类管理”。
所谓甲类传染病,指的是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在人间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流行时需要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可见,甲类管理,与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相伴而生,这也是目前流行的静默管理、集中隔离、健康码、场所码等做法的由来。
而回归“乙类乙管”,则意味着防控的重点回归到疫苗接种、重症治疗、正常诊疗等方面,将大量的社会资源从高强度的静默管控中释放出来。
当政策与时俱进做出调整,当全民逐渐消除新冠恐惧,当疫情不再是生活的重心,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终将回到正常生活。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