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行情交易界面如何看指标?
2023-02-13
更新时间:2023-02-10 12:13:07作者:智慧百科
作者|邓新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
《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中国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
另外一个机构发布的一份数据更是显示,全国共有13.28亿的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占了全国14亿人口的94.8%。
许多人看了上边的数据,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网上不是人均年薪百万吗?怎么还有13.28亿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
01 网络炫富不必当回事
其实这个数字很正常,因为是按全部人口平均算的。人均年薪百万,当然是错觉。
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人,也才70万人。那么为什么网络上、身边,动辄就看到有人说自己月薪几万、几十万呢?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收入较高的人,更乐意说出自己的收入,同时他们的收入数字也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给人造成的错觉,就是高收入的人太多太多了。实际上,月收入1万元以上,就已经属于前10%的人了。
中金公司的一个员工,1993年的,他老婆就在网络上晒出自己老公月薪8万元的收入证明,还装模作样地问:“93年老公的收入水平,所以算婚后财产吗?”
这给人感觉,连1993年生的证券公司员工都年薪百万了,那年薪百万的人岂不是到处都是?但其实这只是极少数人。
中金公司这个员工的老婆的炫富行为,当时激起了巨大的网络舆论风暴,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真实生活中,年薪百万的人其实是不多的。如果真的很多人年薪百万,这个女人的炫富行为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波澜了。
媒体以前经常报道,顺丰某快递小哥月收入1万多元、2万多元,人们看到报道,就会产生一个印象:快递小哥都月入万元了,那不是遍地月薪万元吗?但这只是快递小哥中的少数人。这些人分到地段好,勤劳苦干,才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
绝大部分快递小哥收入是在5000元到1万元区间内的,家庭成员一平均,就归属于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群体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由于虚荣心,夸大自己的收入。
回老家过年,你听到别人都说自己月薪2万元,你月薪5千元,也得说月薪万元,要不然实在不好意思。但那些说自己月薪2万元的,其实可能只是月薪6千元。于是,月收入就这样升高了。
02 怎样让人们普遍月入过万?
多印钱当然能够让人们轻松地月薪万元以上,但那不是真实的收入增长。如果换成津巴布韦币,还人均月薪亿元以上呢。
要想尽快让人们的真实收入普遍地达到万元以上,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依靠经济持续地高速增长。
如果GDP增速仍然在8%以上,则意味着人们的真实收入以较高速度增长。按某机构的数据,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人数是6328万人,假如人们的收入以也以8%的速度增长,则再过9年,就能增加6000多万月薪万元以上的人。
当然,现实中,真实人均收入增速并不是和GDP相等的,但是两者正相关。
但是这些年不知怎么回事,社会上流行一种论调,说经济增速不要太高,太高不好。
宏观经济学者任泽平就常常夸自己,说自己很早就提出“新5%比旧8%好”。不知任泽平想过没有,如果人们的收入按5%的速度增长,则需要经过15年,才能增加6000多万月薪万元的人。9年和15年,差别大不大?
所以我想问问任泽平,你这“新5%比旧8%好”,是不是因为你自己拿着高薪,所以说话不腰疼?
《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2884元,前者比后者高了4万多元。
可想而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是绝对主力。
如果一个家庭,夫妻都在体制内工作,则很大可能年收入在21万元以上,三口之家,人均月收入5000元,是很轻松的事。
社会上玩命考公务员、考编制,北大清华博士生毕业进街道办工作,这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要想尽快使得人们的真实收入普遍地达到万元以上,必须从民营企业员工收入挖潜。
给民营企业更为宽松的发展条件,既能使得经济维持较高增速,同时,也能拉近民营企业员工和体制内人士的收入差距。
但吊诡的是,网络上却掀起一波波对民营企业家的攻击,许多攻击者自身也是民营企业低收入员工。你说他们攻击得不对,他们就会说:“我们怎么不攻击华为,不攻击曹德旺?”
是,你不攻击华为,不攻击曹德旺,但你对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的攻击,难道对你的收入提高有帮助?你想提高收入,不靠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道靠体制内的人来帮你提高收入?难道他们会把自己的收入分给你?
最近ChatGPT备受关注,没想到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这么快。去年美国在核聚变上实现能量净输出的突破,也让人惊讶。
如果美国的机器人发展足够快,低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世界制造业格局因此而重塑,也不是不可能的。从中国老百姓收入的角度看,这可能会对人们本就不高收入构成了比较大的威胁。
所以这个时候,没说的,放下对民营企业的偏见,放下对企业家群体的敌视,努力发展、发展、发展吧。
只有民营企业快速壮大,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快速提高,中国经济才可以从容面对来自美国科技突破的挑战,老百姓才能实现收入增长。
好在,“拼经济”已经是今年上上下下的共识。拼吧!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