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大年,古人为了庆祝五谷丰登

更新时间:2022-03-23 00:19:03作者:佚名

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大年,古人为了庆祝五谷丰登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在春节的日子里,我们通常会说过大年,其实这个说法也是有讲究的,那么,春节为什么又要叫过大年?

蚂蚁新村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大年

2月1日答案:庆祝五谷丰登

“春节”之所以会被叫成“过大年”,有人认为是古人为了庆祝五谷丰登。因为在农业时代,谷物的多少就意味着年景的好坏,人们把收获五谷称“有年”,把丰收称“大有年”或“丰年”,所以“过年”或“过大年”的意思就是庆祝五谷丰登。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另外,也曾有关于“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的。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

此外也有人认为“春节”被叫成“过大年”来源于叫“年”的怪兽。传说在远古时代,人间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它每到腊月三十就会挨家窜户残害生灵。后来人们发现牛鞭子发出来啪啪的鞭声可以驱赶“年”,而且还怕红、怕光,于是人们便想到了许多抵御赶“年”的方法,最终演化成现在的过年。

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之一,俗称“过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八节或祭灶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民众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欢庆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大年三十)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等等。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