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8-31 21:04:19作者:佚名
1、吃饺子,冬至的习俗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冬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期。有位叫张仲景的名医,各种疑难病症,经他治疗都能药到病除。有一年冬天,张仲景的家乡南阳一带天气奇冷,不少人耳朵生了冻疮。张仲景就让弟弟在村中一块空地上搭起栩子,盘卜大锅台,然后把辣椒和一些祛寒药物放到锅里熬,又把用面皮、羊肉包成的食物“娇耳”下锅煮。煮好后发给梅个生疮者一碗药汤、两个“娇耳”,张仲景把这叫做“祛寒娇耳汤”。据说病人吃后浑身发暖,两耳发热。冻疮很快就好了。因为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施舍“祛寒娇耳汤”的,后来又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所以为纪念这位妙手回春的名医,从此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饺子。
2、吃馄饨,冬至时节,吃的习俗真不少,除了饺子,较为常见的还有吃馄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说冬至这天,北京人家多食馄饨。南宋临安(今杭州)也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宋人周密说,起初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据说,馄饨为西施所创造,所以每年冬至苏州人都要吃馄饨。如今,馄饨制作方法很多,遍布全国各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则称曲曲,等等。
3、吃汤圆,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与北方的饺子相对应。据说冬至吃汤圈是从赤豆糯米饭发展而来的。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后阳气始生,因汤团是圆形的,可象征“阳圆”,所以,冬至吃汤圆的主要用意是庆贺“阳生”。汤圆主要作供品,也可赠送亲邻或待客,是冬至日上的必备食品之一。其中汤圆还分大小,有馅而大的称为粉团,是晚上祭祖的供品,无馅较小的食粉圆,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4、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渊远流长,相传源自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狗肉,觉得味道极为鲜美,十分称赞。自此之后,冬至吃狗肉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习俗。现在,人们在冬至日,都会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物,期盼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5、吃红豆米饭,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6、吃冬至团,在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这一冬至的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7、金银团,也是冬至节南方的吃食。金银团实为两种团子。一种白色似银,一种黄色似金,将两种团子放在一起,便称金银团,在冬至节讨个好口彩。金银团都是甜味。馅芯多为豆沙,银团为七成糯米粉,三成梗米粉,用沸水拌和揉韧做皮面,包入豆沙馅上笼蒸熟即成。金团的制作略为复杂。它的皮面用料与银团一样,但用天然植物南瓜作色素。先将南瓜刨去外皮、挖去内瓤洗净,切成方块状后上笼蒸烂,(南瓜极易蒸烂)待略冷却后,与粉一起搓揉,这样皮面便成金黄色,再包入豆沙馅上笼蒸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