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9-03 13:12:28作者:佚名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谋臣,也是魏国开国功臣。贾诩早年跟随董卓,董卓死后贾诩用计让李傕、郭汜重返长安,但最后计划失败贾诩又转投张绣。他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不过曹操依然发展壮大起来,直到官渡之战前夕贾诩才归顺曹操。历史上对于贾诩的评价也比较两极化,贾诩虽然有大才,但长安之乱也是他一手造成。可能还有不少朋友对贾诩这个人物了解的不够多,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01
《三国》里面,总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么多谋士中间,究竟谁是最聪明的人?
有人说周瑜不如诸葛亮、诸葛亮不如司马懿,有人说都不如奇才郭嘉。其实,作为谋士而言,长期隐于幕后,不显山不露水却识时务、知进退、善其身的贾诩,才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
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永远不说废话。
贾诩,字文和,凉州武威人。最初,贾诩被汉阳郡阎忠赏识,被举孝廉为郎。不久,贾诩患病返乡,途中遇到一伙氐族马贼。
混乱年头,没钱没货,落在马贼手里基本别想活。
很不巧,贾诩身上没带多少盘缠。
没钱,那就去死吧!
马刀架在脖子上,贾诩却丝毫不慌,简单说了一句:你们杀我会后悔的!
氐人很好奇,贾诩又简单说了一句:我外公是大将军段熲!
氐人一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当年羌乱炽盛,段熲却以400人的损失扫清羌乱,斩首4万级。
当然,这是贾诩瞎编的,他很清楚,搬出段熲就能镇住这伙马贼。
镇住肯定还不够,要想脱身还得和氐人商量,贾诩的话还是简洁明了:我家贼有钱,别杀我,我愿出双倍的赎金!
氐人一听,感觉很划算,再说也不敢杀,就和他定下“盟誓”,贾诩保证一定回来送赎金,氐人随即放了他。
很傻很天真。
赎金是不可能给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给的。
贾诩回到州里,立即上报官府,官府按照贾诩提供的线索,一路追寻将这伙马贼全部消灭。
从刀下亡魂到逃出生天并完成反杀,贾诩只用了三句话,他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说废话的人。
02
董卓入洛阳,贾诩被提拔为平津都尉,随后王允献连环计诛杀董卓,心腹将领李榷、郭汜、张济、樊稠逃往陕西,是走是留,走往哪里走,众人争得面红耳赤,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贾诩发话了,还是熟悉的风格,只有四个字:杀回长安,他从来不喜欢浪费口水。
如果建议对你们有触动,我就接着说,如果完全不感兴趣,我说多了也没用,反而显得我很Low。
见众人并未拒绝,贾诩这才把想法铺展开来:各位大佬若弃军跑路,朝廷随便派些人就能把你们揪出来,不如集合本部人马杀回长安,事成则重掌朝廷,不成再跑也不迟。
于是,这才有了后面李傕郭汜再乱朝纲之事。
后来,随着局势发展,西凉军在长安待不下去了,这时贾诩提前一步溜号,跑到宛城(今河南南阳)投靠了张绣。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胜利回师。张绣性格很莽,亲自率兵追击想讨回场子。贾诩劝阻,一共六个字:不可追,追必败。
张绣不听,果然中了曹军埋伏,被亲自殿后的曹操击败。
灰头土脸的张绣返回宛城,贾诩又来献计,一共八个字: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这回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去追击,将曹操后军击溃。
同是天涯沦落人,原来你才是大神。大神以后说话能多说点吗?
贾诩摆了摆手,多说无益。
一年后,袁绍派使者招降张绣,贾诩却当面让张绣拒绝了袁绍。
张绣表示不解,不投靠袁绍,我应该归顺谁?
贾诩给出六个字的建议:不如归顺曹操。
张绣很意外:老铁啊!袁强曹弱,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和曹某人有仇,他儿子侄子都死在宛城,我这不是去送死吗?
贾诩一拍桌子:就是因为有仇,才去投奔曹操。
你这脑回路有点奇特啊,给解释解释呗。
贾诩的解释依旧简洁清晰:
其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归顺曹操就是归顺朝廷;
其二,袁绍势大,投奔不受重视,曹操力微,必善待于我;
其三,有志称霸天下者,无不抛去私怨,以彰其德。
张绣这才选择归顺曹操,曹操也果不其然对张绣重视有加。当然,收下贾诩,才是曹操最开心的事。
见面时,曹操不禁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威信散布于天下的人,就是你呀!
贾诩微微一笑:哪里哪里……
03
归顺曹操后,官渡之战随即爆发。
《三国演义》中,郭嘉为曹操定下“十胜十负”的判断极有水平。
其实,贾诩也曾过类似说法,只不过比较简洁:您英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只需等待一个战机,瞬间就能干翻袁绍。
曹操顺利统一北方,贾诩则随荀彧留守许昌,基本不随曹操出征,他更像是个救火队员,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才会压轴出场。
时常跟在领导身边,计策难免不出失误,说话难免会有纰漏,还不如让我在家多休息休息呢!
这对性格隐忍、不爱说话又乐于居于幕后的贾诩来说,简直不要太适合。
当然,贾诩不可能不做事。西凉马超联合韩遂率军来犯时,曹操被打得割须弃袍,贾诩悄悄献上一计:离间他们。
曹操故意给韩遂修书一封,贾诩则提议在书信上涂抹几笔,让马超的猜忌心无限放大,相当轻松地瓦解了西凉军的战斗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在与曹植的储位争夺中渐渐落于不利局面,他主动找贾诩问计。
贾诩有心支持曹丕,却不想给人留下把柄,他回答得极为简单高明: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别的不用关心。
曹丕直接懵逼了,这话跟没说一样,他再问道:先生,能不能给点干货呢?
贾诩笑而不答。
随后,曹操对立谁为嗣一样拿不定主意,他找来贾诩聊天。
聊天内容应该是这样的。
曹操说:文和啊,丕儿植儿皆我爱子,究竟立谁为嗣我真拿不定主意呀!
贾诩回道:这是大王的家事。
曹操一听,觉得贾诩不负责任,就直接发问:我想立曹植为嗣,你看如何?
贾诩回答:这是大王的家事。
曹操只好再问:那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啊!
贾诩故作思索,过了好一会儿,还是不回答。
曹操有些焦虑:你咋不说话呢?
贾诩这才缓缓说出那句最能体现其聪明才智的话。
当然,还是很简洁。
贾诩说:您问我时,我正在想死去的袁绍和刘表。
曹操一听,不由得大笑道:罢了罢了,我明白了!
原来,袁绍和刘表都曾废长立幼,导致内部纷争四起,大大降低了凝聚力。
废长立幼,取祸之道也!贾诩的话外之音点醒了曹操,给曹丕加了好几分,又由于曹植在此后的表现实在不给力,曹丕终于成功被立为政权继承人。
04
皇初元年(220年),曹丕正式建立曹魏政权,为报贾诩之恩,晋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这一年,魏国智囊团中,郭嘉病逝多年,荀彧已被曹操赐死,荀攸郁愤而终,徐庶仍然一言不发,程昱、满宠水平有限,老狐狸司马懿还在努力装孙子,真正成为魏国第一谋臣的,却是非曹操嫡系旧臣的外人贾诩。
登上“三公”之位后,贾诩却活得像个隐士,整日闭门不出,不与别人私下交往,就连子女婚嫁都不攀结权贵。
有人就朝政向其询问意见,贾诩总是简单一句:交众人共议。
政事要众人商议去办,我还跟你废什么话!
这正是贾诩的聪明之处。
皇初四年(224年),曹丕远征东吴,临行前向贾诩问计: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对付哪一个?
贾诩回答:最好先治理好国家。
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同年六月,贾诩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郭嘉活了多久?三十七岁;诸葛亮活了多久?五十四岁;司马懿活了较久,也只有七十二岁,中间却还有长达十几年的隐退期。
正史《三国志》对其为人处事有极为中肯的抨价: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说贾诩是三国最聪明的谋士(不谈政治家),应该没有异议。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的肯定是诸葛亮;最狼子野心的肯定是司马懿;最善用计的肯定是郭嘉,而贾诩却是最无私心、最讲职业道德的谋士。
跟李傕时,几句话帮领导化险为夷;跟张绣时,打得曹操大败而归;归曹操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说他“通达权变,算无遗策”诚非虚言。
他的成功,除了识时务、知进退、善其身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他永远不多说话、不说废话。
所谓言多必有失。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说话不说满,不懂不要说、不乱说,想好再说,要说就说到点子上,给彼此留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这既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又是对听者表示尊重,让彼此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