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9-04 10:33:36作者:未知
丘吉尔算是上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领袖了,但是作为二战获胜的三巨头之一,丘吉尔为什么会在1945年的英国大选中惨败给共党呢?按理说,当时丘吉尔的支持率应该是达到了最顶点,却也没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只能说当时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实在不得人心。不过落选的丘吉尔也没闲着,开始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作为二战最有分量的领袖之一,这书的销量自然是不用愁,而且丘吉尔还凭借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非常厉害了。
1945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后,铁血首相、二战“三巨头”之一、带领英国人民和希特勒血战了5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被选下台了。
在英国人看来,丘吉尔只是一个战时首相。战争结束了,人民需要过好日子,已经不需要丘吉尔这样的人做首相了。
成熟的国家,理智的人民,是英国的一大特点,面对大选的失败,丘吉尔也不得不接受。后来,他在书中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 英文原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书封
下野之后的丘吉尔也没闲着,他花费了6年时间,写完了洋洋洒洒360万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在这部回忆录里,丘吉尔援引了大量二战时期的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电函、个人保存的档案资料以及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为这段历史留下了忠实的记录。
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我并不把它称为历史,因为编写历史是属于后代人的事。但我有信心地宣称,它是对历史的一个贡献,将对后世有所裨益。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不仅是一部极具历史参考文献价值的回忆录,还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
1953年,瑞典文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丘吉尔 —— 以英国首相的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空前绝后唯一一次。
在颁奖典礼上,宣读颁奖词的瑞典学会会员席瓦兹对他大加赞赏:“(他是)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我们想起恺撒、马库斯甚至拿破仑。……丘吉尔的政治和文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
瑞典文学院还在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之后就发表了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选取了太平洋、东南亚战场线索。日本、美国、中国,是本卷的主角。
本书讲述线从珍珠港事件开始,到原子弹落地结束。珍珠港事件的前后,东南亚海岛胶着残酷的战斗,太平洋上荡气回肠的航母大战,军迷们津津乐道的中途岛海战,传奇的中国缅甸远征军。在讲述这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事件时,丘吉尔的资料和叙述角度独一无二。
| 珍珠港事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英国紧随美国之后,对日本宣战。
这一天,是丘吉尔最为高兴的一天。因为在此之前,它领导的英国被德国人逼到英伦三岛上,独自苦苦支撑了3年。因为这一次,日本人把美国拖入了战争,也给英国送来了盟友。
在回忆录里,他这样写道:“如果我宣称美国站在我们这边是我最为高兴的时刻,我相信没有哪个美国人会怪我。”
美国加入战争后,丘吉尔仿佛已经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他知道,这场战争胜负已定。为此,他激动得差点哭出来:“现在这个特别时刻,我清楚美国已经全力以赴进入了战争状态。所以我们终于赢了!是的,在敦刻尔克之后,在法国沦陷之后,在奥兰经历的悲剧之后,在饱受侵略之苦、除了空军与海军无兵可用之后,在经历致命的潜艇战——大西洋上的第一场战役,差点输掉——之后,我们赢得了战争。”
这一天,他情绪很好,非常满足地睡了一个好觉。
12月8日,他向日本外交部递送了交战书,落款是“荣幸并高度尊敬你的,忠实的仆人,温斯顿·丘吉尔”。
他在书中如此解释到:“有些人不太喜欢这种形式的礼节。但当你想要杀死一个人时,礼貌点未尝不可。”
| 新加坡沦陷后,英军投降
历史证明,丘吉尔低估了日本军队的实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东南亚战场,英军一路败退,被日军打得仓皇而逃。
1941年12月8日,丘吉尔命令两艘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开进印度洋,以便宣示大英帝国的力量,震慑日本。然而,这两艘军舰很快就被日本击沉。
随后,英国人在东南亚战场接连失利。
1941年12月25日,香港陷落;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陷落,13万英军向3万日军投降,连丘吉尔也承认,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也是规模最大的投降”。
| 太平洋战场形势图
1941年~1942年,英国在东南亚战场被日军打得屁滚尿流,颜面尽失。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老派帝国主义者,丘吉尔对罗斯福将同为盟国的中国和英国相提并论而感到不快。为此,他和蒋介石之间也生了不少嫌隙。
在回忆录中,他认为罗斯福高估了中国能给整体战局带来的影响。但罗斯福认为,中国军队是反法西斯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拖住了五分之三的日本军队,而在其余区域,都没抵挡住日本如潮的攻势。
| 开罗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合影
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英军一路溃败。丘吉尔担心缅甸丢失后,日军会一路侵占印度,急忙向中国求援,请求中国火速派兵入缅作战。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取得了一系列战果。但此时的英军已如惊弓之鸟,不仅一路溃败,还坑了中国远征军。最后,英军转入印度,缅甸沦陷。而关于缅甸战场,丘吉尔可能也觉得英军颜面丢尽,因此在回忆录中一笔带过,只字不提英国军队的糟糕表现,反而指责中国军队败绩累累。
英军退守印度后,在东南亚战场再也无所作为。直到欧战结束后,丘吉尔准备将欧洲军队调回远东战场时,美国人给日本丢了两颗原子弹后,日本人迅速投降,丘吉尔也失去了报一箭之仇的机会。
不过,二战结束后,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英国衰落已不可避免。其实,在二战时,英帝国败相已露,连强人丘吉尔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了。
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国军队保存了33万有生力量,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面至关重要。丘吉尔在之后的演讲中说:“战争从来都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但这次撤退中却孕育着胜利。”
丘吉尔所说的胜利,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北非战场》所记录的,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的辉煌胜利。在本书中,隆美尔、蒙哥马利等一众名将悉数登场,坦克大战荡气回肠,最终以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作为本卷的高潮和结尾。
| 北非战场上的意大利军队
1940年,德国横扫半个欧洲,法国投降后,英国困守英伦三岛。
此时,作为轴心国“三巨头”之一的意大利,看着德国的累累战果,也眼馋了起来。
英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意大利趁机攻击东非的英军,妄图拿下埃及,将东非与北非连成一片,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域,让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
1940年9月,意大利主动挑事,向驻扎埃及的英军发起了攻击。
没想到,在墨索里尼眼里,已经摇摇欲坠的大英帝国,在北非,分分钟教他做人。
意大利军队主动招惹英国,没讨到半点便宜,反而被英国俘了13万人,连殖民地利比亚也被英国人占领了。
| 沙漠之狐 隆美尔
打不过英国人的墨索里尼,转过头去找希特勒寻求帮忙。
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任非洲军团军长。到达非洲不到两个月,隆美尔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英军在隆美尔的攻击下,不得不向后撤退了600多英里。
尽管隆美尔让英国人吃尽苦头,丘吉尔还是向隆美尔表达了敬意:“我们有一个勇猛善战的对手,如果撇开战争的灾难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向隆美尔表达敬意虽然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我却从不后悔,也不会收回。”
| 1942年 丘吉尔亲临北非战场
1942年6月,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在北非战场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已经逼近了开罗和苏伊士运河。
此时,丘吉尔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来到北非鼓舞士气,并临阵换将。
| 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 蒙哥马利将军
1942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
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战役中,蒙哥马利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他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阿拉曼战役在丘吉尔看来,是一次能够彪炳史册的伟大战役。它标志着“命运的关键”。在回忆录里,他这样写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屡战屡败;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