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9-17 20:22:37作者:智慧百科
民国才女吕碧城简介:吕碧城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民国才女吕碧城简介
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吕碧城生平经历
一、青春岁月
吕碧城,一名兰清(一说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安徽旌德书香门第。
吕碧城年幼一番坎坷: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寄人篱下,母妹服毒。吕碧城9岁议婚于同邑汪氏,10岁订婚,1895年吕碧城12岁(一说13岁)时,吕父光绪进士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由于吕家一门生四女,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巧取豪夺,霸占吕家财产,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此事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
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对其今后对婚姻的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1903年,吕碧城想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被保守舅父严辞骂阻,说她不守本分,要她恪守妇道,年轻气盛的吕碧城,一怒之下,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决心,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逃登火车”,奔赴天津。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
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二、提倡女权
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赴津的列车中,幸遇好心人佛照楼的老板娘,将其带回家中安顿下来。当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吕碧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
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英敛之一看信,为吕碧城的文采连连称许。不仅如此,英敛之亲自前往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邀吕到报馆内居住,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格律谨严,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
吕碧城的一些观点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新女性们所向往和倾慕。
一时间,出现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从此,吕碧城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尤其交好。
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慕名拜访吕碧城。两人此番相会不足四天,情同姊妹,订为文字之交。两位新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成就了一段“双侠”的传奇。
吕碧城连续发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动了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等人纷纷投诗迎合,推崇备至,一时间,京津文坛,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她以女儿之身,大方地与男人们交游,唱和诗词,赏玩琴棋,自由出入自古男性主宰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成为清末社会的一道奇谈。
三、建设女学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办女学的实践上,吕碧城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她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三从四德”、“女戒女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
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11月7日,天津公立女学堂在天津河北二马路正式开学。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针对中国女性数千年来身体被摧残、心灵被桎梏、智识不开明的状况,吕碧城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上,提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
“德”在首,是因为无道德,徒具知识,只能“济其恶,败其德”;但同时又必须重智识教育,因为智识不开,则事理不明,道德也就无从谈起;重视“体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人格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对于“德”的认识,吕碧城也别具一格:“世每别之曰女德,推其意义,盖视女子为男子之附庸物,其教育之道,只求男子之便利为目的,而不知一世之中,夫夫妇妇自应各尽其道,无所谓男德女德也。”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吕碧城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在灵前祭奠。她后来南游杭州,又拜谒了秋瑾墓,不禁感慨万端,作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追怀这位志同道合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