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3-22 09:44:05作者:佚名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人物,他在915年12月称帝,建立了中华民国。那么,袁世凯他为什么要在当时称帝呢?下面,小编将带大家去看看这一历史悬案的个中缘由。
说白了,不为别的,就是被孙中山逼的。想当初,孙中山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却无力推翻清朝。后来经与袁世凯密谋,以退位让贤为条件,换取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这才反戈一击,逼得清帝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事后,孙中山不得不履行承诺,让出了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接任。按说,此时二人关系还不算错,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共建民国。可是孙中山刚当了几天大总统就下野,心中着实不甘,于是想搞党政,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以此来制约袁世凯,如此,孙中山作为国民党党魁,组成一个影子内阁,随时可以接替袁世凯了。这就好比封建时代,袁世凯好比皇帝,孙中山就是太上皇了。
孙中山可以制造舆论,可袁世凯手中有枪。动嘴皮子的斗不过拿枪的,二人的较量自然以袁胜孙败告终,于是“二次革命”,孙中山逃亡日本。虽说袁世凯打败了孙中山,可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为什么呢?中华民国的建立是在孙中山任上,若以封建朝代打比方,孙中山就好比开国皇帝,袁世凯只是第二任继任皇帝,可是开国皇帝居然反对其继任者,那么从继任者的角度看,是一种什么感觉?那就好比,开国皇帝反对他所建立的王朝,要推翻他所建立的王朝一样(这是从继任者的角度出发,向民众做出的宣传)。就好象朱允文对百姓说:“朱元璋要推翻明朝”,百姓怎么会相信呢?
所以,孙中山与袁世凯从真刀真枪地干起来,舆论就站在了孙中山一边,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中华民国的建立者要推翻中华民国——尽管袁世凯是那么宣传的。
尽管袁世凯获胜了,但他知道,他当这个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子,百姓是不赞成的。不是因为他的施政不行——袁世凯治理国家的本事比孙中山强多了,从他在晚清做了那么多实事就可以知道——而是因为人们绝对不会相信中华民国的建立者要推翻中华民国。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推行政治,总不能得到众的信服(尽管他施政不错)。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是该考虑换一个头衔了。换什么呢?总不能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联邦,或中华合众国,那对于中华民国这个称号来,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不成袁世凯是以中华合众国大总统反对中华民国?若他那么做,人们会更加相信是他背叛了中华民国。
于是,袁世凯只有一条路,改共和为立宪,以皇帝取代大总统。如此,袁世凯才名正言顺,而名正言顺才能事成。如此,袁世凯想不背叛中华民国也不成,想不当皇帝也不成。袁世凯称帝,他还能成为新朝的开创者。若仍然当中华民国大总统,或当中华合众国大总统,他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一个“僭主”,一个“伪大总统”,这对于才大志高的袁世凯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下令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准备元旦正式登基,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但袁世凯还未登基就四面楚歌,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号,6月6日,他在人们的唾骂声中死去。其间,仅仅83天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呢?
1. 复辟帝制的原因
(1)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没有摧毁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因此在斗争过程中具有软弱性。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君主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官僚体制没有大的变化,这是袁世凯复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2)封建意识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辛亥革命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只是在一些城市中。在农村和许多城市,中国盛行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仍旧没有变化,加之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成为其复辟的思想基础。
(3)帝国主义为扩大在华权益,支持袁世凯复辟。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感到恐慌,为把中国变为其永远的资本、商品输出场所,英、美、日等国干涉中国革命,并积极扶植袁世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也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换取列强在政治、外交、财政、舆论等方面的支持,如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更是有恃无恐了。
(4)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涣散。清帝退位后,许多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认为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无心进取,思想混乱,纪律涣散。他们对袁世凯的本质面目没有认识清楚,纵容袁世凯一步步走向复辟的道路。
(5)袁世凯自身的因素。袁世凯本是封建官僚,深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一心想当皇帝。同时,他也是北洋军阀首领,手中握有重兵,在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后,大耍政治手段,迫使革命派裁减革命军队,以至革命党人力量弱小,无力遏止帝制的复辟。
2. 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袁世凯手握大权,有北洋军作支撑,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2)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有所提高,复辟帝制缺乏生存的思想基础。
(3)袁世凯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积极斗争;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也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李烈钧等人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并不断取得胜利。
(4)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随着形势的变化,帝国主义为确保在华利益,转变了对袁的支持态度;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其亲信也要求取消帝制。这些最终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