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3-22 09:45:29作者:未知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毛泽东则认为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结婚誓词真伪辨
关于钱学森与蒋英的婚礼,一本书里这样描写:
(1947年) 8月30日,一个美好吉祥的秋日。这天,天空格外晴朗,双方的亲友都早早地等候在上海国际饭店二楼的大厅里——这是钱学森与蒋英两个海外游子将要举行婚礼的地方。 上午10时整,婚典开始了…… 新郎钱学森第一个宣读誓词: 我钱学森,真诚地爱慕蒋英女士的品格及其才华,我愿娶她为妻。我将尊重蒋英女士的独立人格,并平等地对待她。在我有生之年,我将与蒋英女士同甘共苦。这就是我对蒋英女士发出的神圣誓言。 接着,新娘蒋英用她那清脆的声音,宣读誓词: 我蒋英,愿意选择钱学森先生作我的丈夫。今天在家长及众位亲友面前,我庄严承诺——不管将来我们的生活遇到什么样的曲折,我给钱学森先生的爱情将永无改变。我永远是他的好妻子…… 其实,作者是把通常的基督教婚礼的誓词套在钱学森和蒋英身上。所幸,我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提供的诸多“宝贝”之中,发现有当年的《结婚词》。一查对,钱学森结婚时间不是1947年8月30日,而是1947年9月17日;地点不是上海国际饭店,而是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结婚词》也完全与上文不一样。 有趣的是,我在上海国际饭店的介绍文字中,见到《社会名流与国际饭店》:“1947年8月30日,钱学森和蒋英于国际饭店14楼摩天厅(注:不是二楼)举行婚礼。”可见这种误传连上海国际饭店也相信了。
离谱的细节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细节极为重要。细节真实,才能使人物形象真实。“假故事”往往损伤人物形象。 我注意到,种种离谱的细节描写,完全背离了钱学森的形象。比如,一本书中《初回故里》一节描述钱学森1947年从美国回到上海的情形: 飞机降落在上海龙华机场。钱学森走下舷梯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他的好友范绪箕从杭州专程赶来迎接他……路面上到处是垃圾秽物,肮脏的角落里倒卧着奄奄一息的乞丐……范绪箕还告诉他:“现在物价飞涨。国民党发行的金圆券和法币,像废纸一样不值钱。一口袋票子,买不到半口袋面粉。”这时,一辆敞篷汽车从他们身边驶过。车上乘坐着两位全身美式军服的国民党军官,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挤坐其间,边走边打情骂俏…… 钱学森厌恶地吐了一口唾沫,气愤得脸都白了。 钱学森从来没有“厌恶地吐了一口唾沫”之类的动作。钱学森出身“华丽家族”,受过高等教育,言谈举止非常文雅,哪有“吐了一口唾沫”之类的习惯?据炊事员回忆,即便是在大热天,钱学森在家中餐厅吃饭时,总是穿得整整齐齐,绝对不会穿背心、短裤出现在炊事员面前,以示对炊事员的尊重。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说:“曾有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新闻报道中,写及钱学森为了工作,一边抽烟,一边苦思冥想。我想澄清一下,钱学森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的坚持。” 我在访问钱学森秘书涂元季少将时,说起1956年2月回国不久的钱学森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的一帧合影,是在一起出席晚宴的场合。这张照片,引出了涂秘书的一段话,他说,有人曾经在文章中这么讲起这帧照片的来历:毛主席宴请钱学森,而钱学森来晚了,一见面就连声向毛主席道歉,因为他工作实在太忙。 涂秘书说,这简直是胡说八道,钱学森向来守时,凡是出席会议,总要提前几分钟到达,从不迟到,更何况是毛主席宴请,钱学森怎么可能迟到?! 其实,这张照片是在钱学森回国后三个多月拍摄的。那是在1956年2月1日,毛泽东宴请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收到了大会的请柬,上面写着他的席位在第37桌。到了宴会厅,钱学森在第37桌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牌。这时,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第一桌,在紧挨毛泽东座位的右面——第一贵宾的位置,写着钱学森的大名。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才知道,毛泽东在审看宴会来宾名单时,用红铅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一桌。那张照片,就是在宴会上拍摄的。钱学森回国才3个多月,就被毛泽东如此看重,表明新中国的领袖深知钱学森的不凡。半个月后,钱学森就向国务院郑重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关键性的实施方案。
此外,一本书中描写钱学森出生是“双脚先落地。人们说这就叫‘踏莲而降’,将来能成大器”。且不说钱学森之子从未听父亲说及这样的事情,而且“双脚先落地”乃是难产,怎么可以说是“踏莲而降”? 写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时,“黄浦江码头,汽笛长鸣。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从衣袋掏出一张纸条,塞到儿子手里,说:‘这是父亲送给你的礼物。’”钱学森上船之后,打开纸条,上书:“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从上海去美国怎么会是“西行”?何况那所谓的父亲的纸条本身就是编造的假故事。 又如,钱学森1947年从美国归来探亲,母亲已经过世。“父亲又慢慢地从枕下摸出了一页泛黄的小纸片,递到钱学森手里。钱学森打开小纸片,一眼就认出了母亲那娟秀的手迹,只见上面写道:‘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这又是一个假故事,钱学森母亲的那首诗是作者编的。钱永刚教授说,从未听父亲说起,爷爷曾有那样的纸条,奶奶写过那样的诗。 这么多掺假的故事,需要认认真真进行考证、核对、辨伪,才能弄清楚。我真担心,再过若干年,假的变真,贻害无穷。 钱学森如此,其他许许多多名人传记中的假故事想必也很普遍。 真实是传记、报道的生命线。不要再为名人们造假、掺假了。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生有一儿一女,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
钱永刚194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长子,同时也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的堂兄。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是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兼职教授。钱永刚1969年入伍,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钱永刚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钱永刚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的兼职教授。
钱永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也是钱学森女儿,钱永真1955年随父母和哥哥钱永刚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国内教育体系在钱学森的子女应该上大学时受到极大破坏,使钱学森的子女钱永刚、钱永真没有得到他们堂兄弟的发展环境。但最后钱永真还是成才了。
钱学森的子女也是很厉害的,个个都是高才生。钱学森对子女如何教育,钱学森的子女钱永刚的回答却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几乎没有什么‘言传’,主要靠‘身教’”。
钱学森的子女说:“回想我从小到大,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钱学森的治学态度对钱学森的子女的影响很大。钱永刚回忆说:“有一年夏天,我路过父亲的书房,发现他正满头大汗地看书,认真程度让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什么是永不停步,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