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5-27 18:40:40作者:佚名
1、关心教育、择邻而处的母亲——孟母。孟子是儒家仅次于孔子的圣贤,自不必说,而“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影响深远,说明了一个人的幼小教育,受环境影响很大,因而需要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孩子能够成才。这个典故出自汉代经学家赵岐编纂的《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而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更早则是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向的《列女传》,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再到后来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广为流传,从而使得“孟母三迁”人人皆知。具体的三迁则有不同的版本,然而大意相同,我们选《烈女传·母仪传·邹孟轲母》:“邹孟轲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刘向评价:“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2、教子清廉、不受官物的母亲——陶侃之母。陶侃(259年-334年),东晋名将,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之曾祖。陶侃出身贫困,能够立下不朽功绩,成为武庙从享之一,和其母亲的谆谆教诲分不开。虽然陶侃其母的事迹知道的人不多,然而历史记载却赫赫有名。《晋书烈女传》记载,陶侃的母亲湛氏,家里非常贫穷,为了让儿子成才,“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交结胜己”,母亲含辛茹苦,让儿子交往有才学的人。有一次鄱阳孝廉范逵前来拜访,仓促之间家里没有招待客人的饭菜,于是湛氏便把自己的头发剪去,卖给邻居,买饭菜招待,要知道在过去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论男女都是不剪发的,可见其母是多么贤良。范逵听说后,叹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后来陶侃因此名显。陶侃刚开始做官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官“寻阳县吏”,曾经“尝监鱼梁”,就是分管官府渔业,有一次思念母亲,便把一条腌鱼(一坩鲊)让人送给母亲。湛氏把腌鱼封起来返还回去,并且写了一封信,责备陶侃:“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如此深明大义,教导儿子要清廉,对陶侃以后的仕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从此后陶侃处处注意,关心民生,清廉为民,从而得以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3、以荻画地、教子成才的母亲——欧阳修之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宋代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成才和母亲含辛茹苦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宋史·列传·卷七十八·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欧阳修处在宋初,当时“程朱理学”的理念尚未发端,至于妇女三从四德、贞节牌坊之类更是没有后代那么禁锢人伦,还是延续唐代的宽松环境。然而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不受委屈,依然不改嫁,教育孩子成才,多么难能可贵!而且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买纸和笔,于是就用芦苇杆在地上书画,教孩子学写字,可以想象是多么辛苦!虽然欧阳修也聪悟过人,可是母亲的教诲才是其成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