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3-22 12:52:12作者:佚名
黄祖是东汉末年将领,曾担任江夏太守。此后在于孙坚的交战中,因为败给孙坚于是双方结仇。206年,黄祖派遣邓龙率军进攻柴桑,周瑜则是率兵反击,还俘虏的邓龙。此时甘宁主动向孙权投降,孙权原本还不行甘宁,但在周瑜的推荐下还是予以重用。而黄祖也是死在了孙权的军队手上。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报仇雪恨”,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发生在甘宁归顺孙权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甘宁、吕蒙、孙权和周瑜。原文如下:
至来年春,孙权商议欲伐黄祖。张昭曰:“居丧未及期年,不可动兵。”周瑜曰:“报仇雪恨,何待期年?”权犹豫未决。适平北都尉吕蒙入见,告权曰:“某把龙湫水口,忽有黄祖部将甘宁来降……某具言主公求贤若渴,不记旧恨;况各为其主,又何恨焉?宁欣然引众渡江,来见主公。乞钧旨定夺。”孙权大喜曰:“吾得兴霸,破黄祖必矣。”遂命吕蒙引甘宁入见。参拜已毕,权曰:“兴霸来此,大获我心,岂有记恨之理?请无怀疑。愿教我以破黄祖之策。”
宁曰:“今汉祚日危,曹操终必篡窃。南荆之地操所必争也。刘表无远虑,其子又愚劣,不能承业传基,明公宜早图之;若迟,则操先图之矣。今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迈,务于货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霸业可定也。”孙权曰:“此金玉之论也!”遂命周瑜为大都督,总水陆军兵;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与甘宁为副将;权自领大军十万,征讨黄祖。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权召集文武,提出征讨荆州夏口守将黄祖的打算。谋士张昭认为孙权的母亲去世不久,不可动兵,周瑜这坚持认为应该尽快出兵。孙权犹豫不决之际,吕蒙求见,告诉孙权黄祖部将甘宁前来投诚。孙权大喜,立即召见甘宁。甘宁认为,应当尽快歼灭黄祖,之后再占据楚关以图巴蜀之地,可成霸业。甘宁的这番话,终于令孙权下定决心讨伐黄祖。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周瑜口中的“报仇雪恨”,意为报冤仇,除怨恨。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淮南子》中的“(文)种辅翼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甘宁归顺东吴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据《三国志·甘宁传》载:“(甘宁)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
为何孙权、周瑜、吕蒙对于甘宁这位降将的归顺如此重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甘宁常年在黄祖手下任职,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而占领夏口又是孙权继位后东吴的头等大事。故此,孙权、周瑜等人都迫切地希望从甘宁口中了解夏口的虚实,找出破敌之策。
除了以上的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甘宁归顺后,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东吴集团发展策略,令孙权对甘宁刮目相看。《三国志·甘宁传》载,甘宁对孙权表示:“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甘宁这个战略规划最为关键的地方,并非是占据荆州,而是为东吴集团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蓝图。东吴集团的发展战略大概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张纮在孙策时期提出的战略,这一战略见于《三国志·张纮传》注引《吴历》当中,其核心是“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而当孙权继位之时,鲁肃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见于《三国志·鲁肃传》中,其核心是“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甘宁提出的这套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了“渐规巴蜀”的主张,这无疑是对张纮、鲁肃计划的丰富和延伸,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对于孙权和周瑜而言,甘宁不仅仅只是一位走投无路而被迫归顺的降将,而是一位具有极高战略眼光的人才。因此,厚待甘宁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