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杨健结局是什么揭秘 《狂飙》杨健最后结局怎么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14 11:00:58作者:佚名
近日,由李睿珺编剧并执导的电影《隐入尘烟》全国上映。
此前,这部电影曾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被媒体称作“2022华语电影第一道光”。
《隐入尘烟》用133分钟的时长,讲述了西北土地上,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人,成为夫妻。
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耕耘、劳动中,从陌生到熟悉,相濡以沫、相爱相护,携手建立自己的生活,对抗隐形的社会倾轧的故事。
《隐入尘烟》的出现不仅是对华语片市场,还是在疫情之下举步维艰的影院,都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与意义。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8.2,是到目前为止的国产院线片年度最高分。
电影用极其写实的笔触拍摄,每一个场景,每一套服装,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根稻草,都无比真实。
细看某些场景,甚至有一种画作般的美感。纪录片般的写实里,却又有着含蓄且朴实的写意表达。
故事发生在西北的一个小村庄里,远离城市的喧嚣,
北风呼啸,一处温暖的屋内,上演着一场再正常不过的相亲。
哥哥嫂子,领了贵英,上门说亲。
贵英从小落下了病根,腿脚不好,时不时尿失禁,更重要的是,不能生育。
哥哥嫂子恨不得把她嫁出去,少个拖油瓶。
而老四是全村最穷的穷光棍,但胜在为人老实,安分。
就这样,大家撮合着,两个没人要的人,结婚了。
结婚那天,两人拍婚纱照,红色背景一片喜庆,两人却手足无措,满脸茫然…
新婚当夜,床头的日历是红色的喜日,屋内门上张贴的是大红的喜字。
然而这样热烈的氛围唯独不属于新婚的夫妇,担心自己失禁的贵英拘谨地面对这位陌生的丈夫,而木讷的有铁也没有打破沉默的勇气。
有铁第一次叫出贵英名字,是他带着贵英祭拜去世的父母哥哥时。
对着先人喊出的,告诉他们,自己成家了。
二人坐在高高的沙丘上,黄沙随风散去。
两个人的生活也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扎根了。
日子过着过着,贵英能知道,老四虽话不多,但想对自己好。出门给父母烧香,路途不近,带了苹果带了馍馍,就为了贵英不要渴着饿着…
贵英腿脚不好,他就上哪都拉着驴车,把贵英抱上抱下,一点也不嫌累…
去别人家看电视,看着看着尿裤子了,老四也不嫌弃,什么都没说,只是擦…
贵英不小心长了麦疹子,老四带她去了水沟子里,帮她搓背,就为了她能好受点…
贵英想,这辈子没跟错人。
而在有铁眼里,
爱是贵英等待他归家的寒冷街头,
爱是冷风中摇曳的手电筒与一次又一次加热的热水。
爱是在大雨滂沱的雷雨日,二人共迎风雨,为未干透的砖块披上的塑料布。
爱是在期盼小鸡快快孵出的纸箱内,不断升温,不断晃动的保温灯......
爱还是用小麦在彼此手臂上印下一朵梅花,又是花,又是粮食,是物质的承诺,也是爱意的表达…
他们的爱从无到有,从未言说,无声却有力,
他们是婚姻市场上的失语者,却是真正爱情的撰写人。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但没想到,一件事情发生了。
承包村里土地的富商张永福急需用血,
而这种极为罕见的熊猫血却只有村里最穷的马有铁拥有。
张永福象征着村里的绝对权力,甚至整部影片你都未见其人,
你仍能看到被他牵制的村民的敬畏,张永福的生命牵动着家家户户的生活。
献血的任务落到了老四头上,这血还不是献一次就行,还得常常献…
看着老四的血哗哗往外流,贵英心疼极了。
但想起满屋子黑压压无奈哀求的村民们,他们似乎别无他法…
再后来,因为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新农村”,他们被迫搬迁,不得不把喜字拆下。
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刚布置好的新房,断裂、崩塌、被碾成一堆土…
甚至到最后,国家扶贫计划,他们被安排到了城里的新房子,全村人都很羡慕,还有记者来采访:很快就要搬新房了,你们心情如何?
老四却一脸茫然:家里的鸡鸭鹅怎么办…
最善良的他们,不忍心拒绝献血,不忍心辜负了村民…
最老实的他们,说拆就拆,说搬就搬…
老四和贵英,就像这麦子,结结实实地长着,却无法改变被割一茬的命运…
但在这个片子里,你能看到不少极美的自然景观,那是是泥里长出来的诗意。
春天,老四拉着驴车,贵英坐在后面,一颗一颗把种子播下…
夏天,露珠挂在枝头,贫瘠的土地,在他们的照料下,长出一片生机,也长出了两人的盼头…
秋天,麦子抽穗,好闻得很,贵英裹着蓝头巾,站在金黄的麦堆前…
冬天,鹅毛大雪,落在黑色的毛驴上,漫天飞舞…
这是一部波澜不惊的剧情片,节奏缓慢。
里面绝大多数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男主角老四的饰演者武仁林,就是导演李睿珺的姨夫。
而女主角,则是由海清饰演,有人说,看了20分钟,才认出来这灰头土脸的女人是海清…
所以你会看到,他们非常厚重的,对土地的眷恋。
这绝不是什么田园牧歌式轻飘飘的诗意,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狠狠扎根于此对土地的深情。
《隐入尘烟》的创意从诞生到落地,前后花费了近7年的时间。2018年以前,李睿珺一直感觉这部电影里缺点什么,但不明白到底缺什么。
直到那年,他回到老家县城,看到大量房子被拆迁,一拍脑门想明白了自己在追寻和探索的究竟是什么——是人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关系。
观众看来很难被设计和虚构的情节,就是李睿珺的真实生活。
比如电影中孵化的鸡,名叫“电报鸡”。
小时候,李睿珺生活的地方没有母鸡,只能借助电灯的热量去孵化小鸡。
至于在纸箱上扎小洞,是为了不让热量过高点着纸箱。这些小细节,都是当地农民靠着一点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生存技能。
李睿珺认为导演就是“在日常中提炼电影,在电影中还原日常”的职业,不是自己捕捉到了现实,而是现实启发了他。
所以,对他而言,拍电影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反哺。
在这个追求以快为王道,追求拍片效率的时代,他依然执着地按照自己节奏,讲独特的故事…
在他看来,电影是时间的艺术,是把散落的一个个字,凝练到剧本里,最后在银幕上开花结果,开花结果需要时间,无法速成…
拍这部片,他花了整整一年,严格遵循周期,麦子几月种就是几月种,候鸟几月来就是几月来,一个半明半暗的黄昏,只有20分钟就是20分钟…
这些观众也许根本不会在意的背景,他却依然执著,对时间和土地,有着敬畏…
他始终相信:土地不仅可以长出粮食,也能长出文学、舞蹈、音乐、电影,要把电影交还给时间和土地…
他一直执拗地拨开尘烟,试图看见,他始终关心这些,被时间撞倒的人…
他始终相信:今天我们中国的银幕数已突破80000块,总要有1块,留给这些人…
我们也应该给这样的电影,一个机会,别让这样的故事,隐入尘烟…
来源:电影烂番茄、乌鸦电影、豆瓣电影、城市画报以及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