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杨健结局是什么揭秘 《狂飙》杨健最后结局怎么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2-06 15:06:42作者:智慧百科
北京汉人唐朝影视:小鲜追剧丨这部开分8.5的正剧,才配叫古装「年度精品」
豆瓣开分8.5,难得的古装正剧,拍出了更难得的高质量。
明末清初,在黄河附近生活的老百姓,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因为长期的战乱,基础设施难以及时维护,黄河河道年久失修,发大水成了常有的事儿。学者彭雨新统计,顺治年间,黄河大的决口就有15次,康熙年间达到46次,光是康熙登基那年,就发了6次大水。虽然清军入关后,在治河上没少下功夫,但不光没啥进展,反倒是越堵越漏。原本最富的江南六府,成了水患的重灾区,百姓苦不堪言。这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当属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夏天。治水的工程还没修好,持续的大雨就「扑面而来」。黄河、淮河水位并涨,导致各地决口多达30多处。灾害的影响,基本达到了近几百年的高峰。更绝望的是,官方运钱基本靠水路。官员和军人的工资,又基本靠受灾地的漕粮供应。所以大水这么严重,粮和钱进不来也出不去。时间长了,百姓食不果腹,将士苦不堪言。《天下长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
回顾古装剧的历史,以康熙为主角,改编那段历史的不少。可讲治水这件贯穿中华文明的大事儿,应该是屈指可数。
加上自编自导的张挺,以清康熙十五年起笔,登基第十五年,作为古代君主统治的关键节点,黄仁宇曾写出过《万历十五年》这样的「神作」。
所以从选题和视角看,张挺叙事野心不小。那参考已经完结的《天下长河》,创作者的野心实现了么?
以故事展现封建之失
先说故事。话说年少的康熙(罗晋 饰),眼看大水要冲得大清「国破家亡」,下达了务必守住河道,「溃决者,依照失城罪论处」的死令。但比洪水还难测的,是人心。活着没有工资,死了也没抚恤金的河工们,拼死堵住缺口。但贪得无厌的黄河总督王光裕(宁小花 饰),不但不露面、不出力,不出钱,还有跑路的打算。就在水灾再次袭来,看似要无能为力时,安徽巡抚靳辅(黄志忠 饰)挺身而出,冒着抗旨灭族的风险,决定炸堤泄洪。他的儿子靳治豫(李昕哲 饰)也身先士卒,和其他勇士一起,消失在了惊涛骇浪中……
随着一声巨响,大水过境,河岸保住了。首功之臣靳辅却被王光裕构陷,皇帝欲杀之而后快。靳辅本人,也被大水冲走,生死未卜。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靳辅失踪,冲进大水的靳治豫侥幸生还。他划着孤舟在水上寻找父亲的踪迹。水上满目是被淹死的尸体,幸存者坐在摇摇欲坠的屋顶,也随时有死亡的风险。但巨大的灾难中,百姓反倒没有哭号,只有可怕的沉默。这种集体失语,或许才是封建社会,百姓苦难的真实写照。
而后,导演并没有续写苦难,而是镜头一转,接了一场索额图(梁冠华 饰)和明珠(公磊 饰)在御前斗法的桥段。在轻松的配乐、台词和表演下,双方吵得你来我往,康熙看得也饶有兴致。但细听下来,即使生灵涂炭,在他们看来,重要的也不是如何治河,而是派哪方的人去治河。在戏剧层面,这场偏轻喜的剧情,既舒缓了观众紧张的情绪,又展示了当朝两位「集团老大」的性格特征和对抗方法,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伏笔。但在表达层面,张挺似乎继续展示着封建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些上位者,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治水当成头等大事,康熙甚至在景山上淋雨,为民祈祷。可远离真正的苦难,他们无法和百姓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无法站在大众立场上决策。
换句话说,就是百姓的生死,在他们心中激不起涟漪,决定他们命运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真正为民请愿的,可能成为受害者。加害者,反倒可以独善其身,甚至封官加爵。封建社会造成的错误和悲剧,乃至「吃人」的一面,通过几个人的嬉笑怒骂,以及上个镜头中百姓家破人亡,尸骨飘零的反差,展现的淋漓尽致。创作者在时代和治水议题上的野心,也得以实现。
以人物映射时代之殇
随着故事展开,《天下长河》从单纯的治水故事中剥离,覆盖到了整个时代。张挺曾在采访时表示:“要把治河的这段历史梳理出一个轮廓来,前因后果非常复杂,而且治河专业性很强,还要戏剧化,和单纯的宫廷剧不同。像剧中‘朝政清,黄河才能清’等台词,是提纲挈领的话。”所以如果想讲明白治水,就不能绕开朝堂的斗争,以及其他外部因素。顺着这个思路,创作者开辟了两条叙事线,强调人物的塑造。第一条是「宫斗组」,由索额图和明珠的明争暗斗组成;另一条是「治河组」,由靳辅和陈潢(尹昉 饰)领衔。
其中在文中登场过的靳辅,作为安徽巡抚,本没有上一线抗洪的责任,但他既敢于身先士卒,又善长稳定军心。譬如支持儿子舍命炸堤的决定,把上供的人参分给官兵和百姓等等。黄志忠曾在《大明王朝1566》中饰演过名臣海瑞,对标正史,剧中的靳辅可以称得上是「情商、能力plus」的版本。而生在河里,一身治河本领,性格却颇似「草莽英雄」的陈潢,更简单直接。第一次面圣,他就和康熙介绍了「束水攻沙之法」。期间,也没藏着对治水不力的嘲讽。剧中,有一句台词可以算作陈潢个人观点的缩写:“这个天下真不是他的,黄河也不是。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黄河就一个。”两位凡事为人民着想的实干派,具有当好官的一切特质,也为治水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正是对人民的「尊崇」,未来将把他们推向深渊。
「宫斗组」在剧中的主要作用是插科打诨,其中对话间的明争暗斗也颇有学问。从豆瓣与其他社交媒体看,这是作品高口碑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探究二人的本心,第一次出场,就专为皇上演了一场淋雨戏,以表忠心和决心的明珠,看似有保国安民的抱负,可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赈灾,而是对抗索额图,讨好康熙。索额图更是表面想铲除奸臣,实则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黄河大水,在他看来不是百姓的灾难,而是获利的途径。这两个身处高位的大官,动机上和专心治水的靳辅和陈潢完全相悖,但命运却把他们推向了另一边。
如果单拎出索额图的人生走向,这位权倾一时的重臣,在剧中犯错无数,贪赃枉法、结党营私自不用说,谋害忠良也是常见的事儿。但导致他「灭亡」的原因,并非是对百姓与官员的残害,而是溺爱太子,过早站队,没有一直和康熙站在一边。创作者以角色的经历,做了一场「封建社会的官场生存法则实验」:不爱民是贯穿索额图一生的「定量」,但忠君与叛君的「变量」,才是决定他命运的关键。加上始终爱民,却难逃悲剧宿命的陈潢和靳辅,死亡也因他而起,所以忠君>忠民,或者说批判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之殇,或许也是《天下长河》更深层的表达。制作与配乐是加分项当然,以影视剧的方式呈现,不能让观众出戏,所以《天下长河》的制作绝不能落在下风。为了让观众体会到黄河水灾呼啸而来的绝望感,不少画面剧组都采用实景拍摄,譬如在横店挖了一条占地几十亩地的「黄河」、并垒起一条六米左右的堤坝。又如到内蒙古拍摄黄河局部的真实景象等。而且据张挺透露,几场大的水戏,剧组都是用四台钩机造出的洪峰。拍摄现场,大约两吨水从大滑梯奔腾而下,砸在演员身上。黄志忠、尹昉等演员每次都冒着被水流击飞的风险,只为效果更加真实。值得一提的是,剧集大水过境的特效,也把水灾的压迫感和紧张感还原的比较到位,和实景画面相得益彰,展现出黄河的威严与百姓的绝望。这份代入感,似乎是我们可以和剧中百姓共情,从而思考当时历史局限性的原因。
同时,作品在配乐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为了托起《天下长河》中关于黄河、治水与历史流变的厚重感,作曲家方岽清采用了以交响乐为主旋律,以民族音乐为衬托的作曲风格。以片尾曲《浮生若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为例,乐曲的台词引用了李白的名作:“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由非遗传承人王振华率先吟唱。而后,大提琴独奏响起,配合的铜管介入,将情绪推向顶点。最终埙声的收束,又留下了深邃的回响,为作品本身的思考,添了一丝厚重的「留白」。结语张挺曾在采访时说:“创作中,越深入这个题材我们越发现,几乎很难将治水这个事情从一段大历史里剥离出来。当时国家正处在战争状态,平三藩,收台湾,雅克萨之战,平葛尔丹,包括朝廷上明珠、索额图的纷争,甚至我们的主人公靳辅、陈潢也死在其中。”所以对他而言,作品首先要讨论治水本身。但想讲清楚治水,必须要放大到那个时代,哪怕是微缩到当时的某个人,也能完成戏剧张力和内容表达的双重作用。那么对于作品本身来说,能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呈现出如此之多的现实讨论和反思,刚好也是对剧作、制作、表演、创作者野心等层面,全方位的认可。
从这点看,《天下长河》值得被更多观众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