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黄金7城(六芒星铺城法)科普

更新时间:2022-03-28 21:13:17作者:佚名

《文明6》黄金7城(六芒星铺城法)科普

  《文明6》中六芒星铺城法很多玩家不理解。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乐之暗面ex”分享的《文明6》黄金7城(六芒星铺城法)科普,一起来看下吧。

《文明6》黄金7城(六芒星铺城法)科普

  可以看出文明的程序员在设计工业区辐射的是时候肯定是参考了中心地理论,在游戏里追求真实233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廖什(August Lo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城市地理学家绍勒尔(P. Scholler)甚至说:“没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便没有城市地理学,没有居民点问题的研究”。自中心地理论流行于世界后,唤起世界各国数量众多的学者去实践应用它,修正发展它,目前它已成为城市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克里斯塔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意义

  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克氏作为地理学者初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无疑是对地理研究思维方法的一大革命。也正因为这样,他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第二,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二是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三是关于城市内和城市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四是关于城市区位和规模,以及职能为媒介的城市时空分布的研究;五是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心地与市场区域(也可看作为腹地)间的关系,对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在这方面德国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可值得参考。

  克氏中心地理论存在的问题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尽管对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区位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种缺陷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的。

  第一,克里斯塔勒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决定。虽然他也提出了商品的供给下限,但缺乏详细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的超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

  第二,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系统中,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由于区域的各种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模型各等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

  第三,克里斯塔勒把消费者看作为“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但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多目标的。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高级中心地进行经济或社会行为活动。这样会导致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范围扩大,使中心地系统结构发生变形。

  第四,克里斯塔勒忽视了集聚利益,事实上,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出集聚利益。而克氏只重视各等级中心设施的出现,对出现的数量不感兴趣。

  理论模型

  克里斯塔勒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市场区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即按照所谓K值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1.市场原则

  如上所述,克里斯塔勒首先关心的是在农村市场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落体系,因此他首先论述的也是按市场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心地模型。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从而最有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

  低一级市场区的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区数量的3倍。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二级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两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要。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了一个一级中心地、两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了六个三级中心地。这样,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

  1,2,6,18,…

  由市场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交通系统,是以高等级中心地为中心,有6条放射状的主干道联接次一级的中心地,又有6条也成放射状的次干道联结再次一等级的中心地。由于此种运输系统联系两个高一等级中心地的道路不通过次一级中心地,因此,被认为是效率不高的运输系统。

  2.交通原则

  克里斯塔勒认识到,早期建立的道路系统对聚落体系的形成有深刻影响,这导致B级中心地不是以初始的、随机的方式分布在理想化的地表上,而是沿着交通线分布。在此情况下,次一级中心地的分布也不可能象K=3的系统那样,居于三个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中间位置以取得最大的竞争效果,而是位于联接两个高一级中心地的道路干线上的中点位置。

  和K=3的系统比较,在交通原则支配下的六边形网络的方向被改变。高级市场区的边界仍然通过6个次一级中心地,但次级中心地位于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边界的中点,这样它的腹地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两个较高级中心地的腹地内。而对较高级的中心地来说,除包含一个次级中心地的完整市场区外,还包括6个次级中心地的市场区的一半,即 包括4个次级市场区,由此形成K=4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

  1,4,16,64,…

  次级市场区的数量以4倍的速度递增。与K=3的系统类似,由于高级中心地也起低级中心地的功能,在K=4的系统内,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

  1, 3, 12, 48,…

  依交通原则形成的交通网,因次一级中心地位于联系较高一级中心地的主要道路上,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交通网,而由交通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

  3.行政原则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统。在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这样,中心地体系的行政从属关系的界线和供应关系的界线相吻合。

  根据行政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每七个低级中心地有一个高级中心地,任何等级的中心地数目为较高等级的7倍(最高等级除外),即:

  1,6,42,294,…

  市场区的等级序列则是:

  l,7,49,343,…

  在K=7的系统内,由于其运输系统显示出每位顾客为购买中心性商品或享受服务所需旅行的平均距离较另两个系统都长,因此,行政原则下的运输系统被认为是效率最差的一种。

  以上三个原则共同导致了城市等级体系(Urban Hierachy)的形成。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经济的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更为重要;年轻的国家与新开发的地区,交通线对移民来讲是“先锋性”的工作,交通原则占优势。克里斯塔勒得出结论:在三个原则共同作用下,一个地区或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至12个,D级城市42至54个,E级城市118个。

  结论就是席德梅尔是很吊的,这玩意不是游戏bug因为现实里产能爆炸的二战德国就是按这个理论建设工业区的。

  而玩家通过运用游戏机制不经意间和历史上的建筑学家思维意见出现共鸣可以说是游戏的升华,别的游戏有没有这么叼过我是不清楚。

  如果你早出生50年说不定会变成中国建筑界的巨擘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