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母亲的忠告:你的无微不至,将换来“妈宝现世”

更新时间:2022-11-19 09:07:34作者:智慧百科

对做母亲的忠告:你的无微不至,将换来“妈宝现世”


前几天去楼下净水机打水,偶然遇到了这样一幕。

一名3岁左右的男孩走路不是很稳,正准备下台阶,忽然后面传来一声大喊“慢点儿!等等我!”紧接着妈妈就急忙慌地跑了过来,显然,妈妈是在担心儿子下台阶时摔倒。

男孩正小心翼翼地试探性伸出脚,听见妈妈的叫声,赶紧停了下来,担心地望向妈妈,然后把脚又缩了回去。

这时妈妈走来一把将他揽起,一边抱着儿子走下台阶,一边小声责备:“不是告诉你慢点了,还走那么快!”


我仔细看了看那个台阶,一共3阶,每阶高度10来公分,按理说孩子已经3岁了,应该能很正常地走下来才对,可在妈妈焦急的叫喊声中,孩子的勇气也随之消失殆尽,只能畏畏缩缩地站在原地,等着妈妈“救”自己。

现实生活里,很多宝妈在照顾孩子时都是无微不至,就算再小的一丁点危险,在妈妈那里也会被无限放大。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过度关心是很可怕的,尤其对男孩而言,母亲的过度关爱,很可能引发大问题。


过度关爱会让孩子难以成长

记得之前有位父亲在网上求助,儿子曾经患过焦虑型抑郁症,休学一年后基本恢复,但还是有些问题。

每次遇到让自己焦虑的事情时,儿子都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咨询,只想对妈妈倾诉。

儿子在外地上大学,每次遇到学习、生活、人际方面的难题,都会第一时间给妈妈打视频电话,在生活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小事,也会每天向妈妈汇报,而妈妈也是乐此不疲,整个人的心都拴在了儿子身上。

这使得父亲很担心,觉得亲子之间不应该以这种关系相处。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而对于上面这对母子来说,母亲的爱明显过了界,不仅没能促进儿子的心智成熟,反而使儿子对自己产生了情感依赖,难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着“妈宝男”不断发展。

很多妈妈总是觉得孩子“长不大”,万事需要自己的帮助,但现实情况却是,家长操心越多,孩子越无法受到锻炼,越难以长大,永远是精神上的“巨婴”,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过度关爱的本质是“控制”

很多母亲在与孩子相处时,会习惯处于一种“共生状态”,即孩子所有的行为、情绪都会使母亲敏感,希望能够时刻清楚孩子的状态。

比如儿子发了个朋友圈,说最近打了两个喷嚏,一分钟不到,妈妈的电话就拨了过来:“宝贝啊,是不是感冒了?多喝热水。”

乍看上去,这似乎是母亲对儿子的正常关爱,本无可厚非,但本质上却是对儿子的一种控制,打破了正常的亲子相处的边界:母亲几乎会干涉孩子所有的行为选择,给出自认为合理的建议,使孩子失去自主权。

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不是竭尽全力摆脱家长的控制,希望能够掌控自我,就是对此习以为常,一旦脱离家长的照顾,很难妥当地处理好个人事物,总而言之,受伤的还是孩子。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是借你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是具备自我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对事物、对未来有自己的考虑和认知,家长不应该过度干涉,更不应该假借关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不断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只有父母懂得适时放手,才能让他们真正形成独特且独立的“自我”。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以“分离”为目的,通过精神上远离孩子,使孩子变得独立,如果孩子对父母长久保持依赖,那么将永远难以长大,无法习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歪妈结语:

自由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爱得太满,只有尊重和信任孩子,让孩子在不断地锻炼中逐渐独立,才能让其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才是对“爱”最好的定义。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那种对孩子过度关爱的父母吗?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

本文标签: 妈宝男  妈宝  巨婴  上大学  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