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娃“修炼”后,我才知道做这件事,比成为“完美妈妈”更重要

更新时间:2022-06-12 09:00:42作者:未知

四娃“修炼”后,我才知道做这件事,比成为“完美妈妈”更重要


看点一个妈妈的精力究竟能有多充沛?作为一位四孩妈妈,同时又是一位职场精英,下文主人公杨太太,就用她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事告诉我们,当父母能放下“完美”重担,承认自己智慧有限,尽力而不强求后,或许反而能享受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从而在“妈妈”这份职业上,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文丨庄晓 编丨Lulu

育儿路上,如何将子女送入精英大学的故事,屡见报端。在这些学霸、学神们的父母面前,我们往往感慨于他们孩子的出色,家庭教育的成功。

但看完这些“虎妈狼爸”的精英故事后,我们有时又不得不承认:为人父母会有差距,而孩子之间的差异,更可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生活时有波澜起伏的壮阔,也有平静淡然的幸福。除了向上看外,我们或许也能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受烟火气息的育娃真谛。

就比如这位婚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杨太太,她“擅长考试,擅长享受”,然而婚后十二年,她却不知不觉,和杨先生撑起了一个拥有4个的孩子、两只仓鼠和两只猫咪的大家庭。

维系小家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六口之家呢?

但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的杨太太,不仅婉拒了老人的帮扶,也没有请住家阿姨,她和队友两人就迸发了出众的战斗力,就将四娃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值得一提的是,杨太太同时还是一位老道的刑事律师,甚至稍有闲暇,她还坚持公众号写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孩子们一起去夏威夷游玩

特别是在上海疫情期间,还在纯母乳喂养老四的杨太太,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兼顾家里老大、老二、老三的日常网课。

最忙的时候,她家里会同时进行五台视频会议,以至于杨太太在家里,还规定了几天的“轻声说话日”,希望孩子们即使在家中,也要学会轻声交流。

能在如此忙碌的生活里游刃有余,外滩君不得不佩服杨太太的“超能力”。

在和她的聊天中,外滩君发现,成就她“六边形女战士”秘诀的,从来就不是所谓的时间管理大师技巧,而来自于父母们平和的内心。

或许,我们能从杨太太的“进化史”中,窥见多子女家庭的另一种教育自由:不要苛求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做更好的自己。为人父母,不妨放松一些,更重要的,是相信孩子们的潜能。


疫情让我们更亲密了

尽管在外人眼中,杨太太是位“超人妈妈”,但她并不以此自居。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在和杨先生共同分担家务外,杨太太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陪玩”上。

就像字面理解的意思那样,除了孩子们完成学校作业以外,她一直鼓励孩子们利用大段空白的时间,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

以往,杨太太还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乐器、体育学习,但既然线下课程被取消,孩子们家中练习又难以坚持,就就索性,暂时把它们放一边。

“大不了,疫情过后再加练吧,”杨太太笑着解释。她觉得艺术、体育以及一些学科类知识,今后随时都能补回来,但是这段特殊时光的特殊经历,却永远也补不回来。

杨太太希望ge孩子们今后回忆起今年的这个春天,不都总是灰暗的、消极的,而是特别的、轻松的、积极的


孩子给杨太太的手工贺卡

孩子们也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岁月,沉下心认真思考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事,自己在哪些方面又特别不擅长……

在这段心灵放假的日子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忙碌、但有序,杨太太发现,自己反而还有了更多的空闲。

比如有时完成作业的老大和老二,会一起认真下着象棋,好奇的老三在一旁默默观战,老四还在呼呼大睡,而处理完工作的杨太太,甚至还能抽空玩几次《塞尔达传说》的游戏。

在这些岁月静好的晚上,杨太太觉得家人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封控期的居家生活,也更添了几分快乐和鲜活。


一起下棋的孩子们


一加一,有时会大于二

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家有三娃的人日常生活是啥样啊”,在五花八门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多孩妈妈们的各种“鸡飞狗跳”。

有3个女孩的网友“迪捷软件-老K”就生动描述了他的日常生活:

每晚起来脚下会踩着玩具,身上经常粘着饭粒,经常吃剩饭,早上想睡个懒觉,身上就有三座翅膀……晚起来脚下会踩着玩具,身上经常粘着饭粒,经常吃剩饭,早上想睡个懒觉,身上就有三座翅膀……

网友Carrie也感慨于繁重的家务,家中能用机器代劳的用机器。

3个孩子就每天每人来个三明治吧,一个不够,那就两个。冰箱必须大容量,还想添置冰柜,总是塞得满满的。一个孩子没人吵,只会缠着妈妈,烦死;3个孩子天天吵,脑袋疼死;但是有3个宝贝可以抱着亲,有3个宝贝对我说,妈妈祝你今晚有个美梦,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在这些回答中,吐槽也有爱。养育多个孩子,必然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杨太太这几个月来的“云淡风轻”,也并非一蹴而就。

就比如“哄睡”,这个让所有新手妈妈都如临大敌的难关上,杨太太也曾摔过跤。

深受到西尔斯亲密育儿影响,在养育老大时,杨太太坚持母乳亲喂,几乎每晚都要夜起三到四次,而日常哄睡难度,更是随着月龄增长,直线上升。

但随着老二、老三的意外到来,杨太太忽然发现,表现越不“在意”,反而让“哄睡”更加轻松。

不再“孩子一哭就喂奶”的杨太太,惊喜发现,老二2个月大的时候,就有能力睡上整夜觉。

到了老三身上,她再次决定相信孩子的本能,让3个月大的老三,直接和哥哥姐姐同睡一间房。


三个孩子睡一间房

看起来,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但杨太太意外发现,到了第二天晚上,三个孩子居然都能认认真真,一觉睡到大天亮。

当然,在最开始的一个星期,三个孩子的睡眠也会不和谐。

有时哥哥姐姐会吵到妹妹睡觉;

妹妹晚上哭哥哥姐姐也会被吵醒;

哥哥姐姐会偷偷跑到妹妹的床旁边找她玩,然后大家都没法睡………

但不知不觉间,妹妹也喜欢上了和哥哥姐姐一起睡,“实验”成功的杨太太,激动地还将哄睡趣事,写进了自己的公众号。

有一次我喂她吃奶,她吃饱了,就用手和我做拜拜的手势,因为她知道她自己要去睡觉了。然后我把她放在小床上,她眼睛就准备闭上睡觉了——她连看都没打算再看我一眼,可爱极了。

当三个孩子养成了到点就进房间睡觉的好习惯后,哄睡他们,远比哄睡一个要轻松得多。

这也是多子女家庭中较为有趣的一面,看似无奈的选择,却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

杨太太发现,生养多个孩子,并不意味着生养多个独生子女,而是在这个有机整体中,让孩子们自己学会相互促进、沟通和陪伴,这反而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更会交流、更会共情


哥哥姐姐给老三过生日

杨太太曾举办过一场派对,邀请了不少多子女的家庭参加。

原本她还担心孩子们因为人数众多、不少又是第一次见面,难免吵架打闹而忐忑不已,但让她惊讶的是,整个欢聚会上,孩子们不分年龄,自然地玩在了一处。父母们只要在一旁喝酒、聊天就好了,因而这场最让她省心的派对,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得知老四又意外到来时,杨太太很快平息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坦然地迎接着家庭新成员的到来。


抱着老四的哥哥

从青涩到熟练,在成为“妈妈”这件事上,杨太太不断摸索前进。而她轻松带娃的背后,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

几乎每天晚上,杨太太和队友都会和孩子们,在饭后聚一聚,聊一聊今天每个人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同时也会互相提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家中所有人都参与到“共同成长”的话题中时,杨太太不会再让自己,因为过多担心,掉入焦虑的怪圈。

从孩子们相亲相爱的场景中,她更能感到原来生活还有更多的美好。


承认自己智慧有限,尽力却不强求

“鸡娃”几乎是父母间永恒的话题。杨太太也毫无例外,事实上,就在十多年前,她还曾经梦想努力成为一个“完美妈妈”。

在养育老大的时候,为了找到一家理想幼儿园,杨太太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精挑细选的幼儿园,又觉得各种不如意。短短3年,老大就辗转换了3个幼儿园。

到了“幼升小”的时候,按捺不住“鸡娃”焦虑的杨太太,同样也会因为陪做20以内加减法作业,血压升高、情绪崩溃……

在因为疫情而居家的2020年,杨太太每天早上,还会要求孩子们共读一篇课文。随后给姐姐安排好一天的学习计划。到了下午或是晚上,杨太太会帮她批改一天的作业,讲解做题,查漏补缺。

剩下的时间,则用来陪伴老二学习上。她希望能帮助孩子早日养成专心听课,自觉做题的好习惯。


姐弟一起学习

然而,这些看起来有条不紊的生活,反而让杨太太身心俱疲。有时委屈起来,她甚至还和队友吵了一架。

人力有时而穷。尽管有着心理准备,但父母的精力确实有限。无奈之下,杨太太也被迫不断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原来只有一两个孩子的时候,杨太太觉得自己什么都想要,但显然,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四个孩子的到来,让人力财力都有限的杨太太,开始不断降低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老二大班时写的英语作文

以往杨太太还会纠结于“忍一忍,守得云开见月明”,也许“等孩子会走路、进托儿所了,我就可以不用总是陪着她叨叨叨了”。

或者“从现在开始,要每天晚上和小朋友一起干嘛干嘛”;“我必须要努力在这段时间教会孩子干嘛干嘛”……。

但现在,除了坚持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主驱动力”,这三点不放松外,对于其他各种兴趣班学习,或是不出格的小事,杨太太都任由孩子们来决定。


正在学习中的老三

除个别情况外,杨太太坚决不陪孩子做作业,对于孩子们的乐器课,杨太太也是持鼓励态度,但是孩子们平时练习,她也很少从头陪到尾。

对于多孩家庭来说,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上,兴趣班都是一件奢侈品,因此,“放过自己”的杨太太,更多是向孩子们强调:

其中,衡量“体面”的标准,则在于孩子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为此,虽然没有报名各种补习班,但杨太太会要求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教辅书,以书册为单位,一本本书地学。


平时共同学习的孩子们

当杨太太的“鸡娃”重心,从过渡追求学识,到对孩子品格的重视后,杨太太发现,原本烦闷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

以往看到孩子学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杨太太,现在从想要做到“最好”,到尽可能选择省时省力的生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万事不强求,反而让杨太太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孩子是“天注定”,要做更好的自己

对比独生子女家庭,杨太太觉得自己有了更多教育样本。她发现,即使是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宝宝们,在看起来长得都一样的婴儿期,都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孩子不呛奶;

有的孩子爱吐奶;

有的孩子尿布可以湿两斤也不影响她睡觉;

有的孩子则是尿布有一点湿就会以哭声提示父母。

等孩子长大后,这种差别也越加明显。曾一度焦虑于“聪明姐姐”和“平庸弟弟”的杨太太,在想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后,内心也更加释然。

在抚养老大的时候,杨太太辞职,成了一位全职妈妈,但随着孩子的日益长大,杨太太发现,自己并没有从家务和养育孩子中,感到快乐,相反当孩子习惯不好时,她会觉得自己失职;家务没做好,也会深感内疚。


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思前想后,杨太太勇敢地走上职场,成为了一位时间更灵活的刑事诉讼的律师。

虽然新工作适应起来并不容易,遇到的挑战不亚于当初成为一位全职妈妈,但是工作这件事本身,让杨太太有了很大的满足。

就像对孩子放手一样,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要面对他们的人生,而妈妈们,也要面对自己的人生。

做更好的妈妈,前提是做更好的自己。


工作中的杨太太

虽然成为职场妈妈后,陪孩子的时间会相应变少,但这也让杨太太更能享受育儿的乐趣。抓大放小,珍惜当下,让杨太太觉得,自己对很多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当问及每个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学费时,杨太太想的先是喜,而不是忧。“也许今后孩子们自己能挣到奖学金呢?”

四个孩子的降临,让生活不会变得更坏,只会变得更好。杨太太发现,当摆脱“最好”的焦虑时,自己的心态更加松弛,孩子点滴的成长,也更能被父母看见。

这也许也是另一种养育的智慧:不把生活过成“任务模式”,而是认真去享受育儿成长的过程。

当父母能承认自己智慧有限,尽力却不强求时,也许更能处理好自己和孩子之间天性:尝试用自己优势的地方去帮助孩子补足他的缺陷;也和孩子一起接纳彼此的不足

养育子女的育儿路,道阻且长,但心怀希望,总会未来有可期。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本文标签: 全职妈妈  育儿  兴趣班  杨太太  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