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被公开性骚扰,画面全网心疼:孩子再好,也怕这一点

更新时间:2022-06-16 18:02:05作者:佚名

谷爱凌被公开性骚扰,画面全网心疼:孩子再好,也怕这一点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今年冬奥会,谷爱凌获得两金一银,迅速跃升为国民顶流。

就是这样一位“宝藏少女”,最近却因为遇到一件糟心事而被全网心疼。

那天,谷爱凌夜跑时,突然被一个男人拦下要求合影。

小姑娘虽然有点被吓到,但还是礼貌微笑与对方合照。


可接下来的一幕,惊呆了所有人。

合影结束后,男人直接伸出双臂拦在谷爱凌胸前,不让走,脸都快贴她胸口了,怎么看都是性骚扰。


视频曝光后,很多人谴责他没素质。

男子回应:没恶意,只是想合影。

“合影后为什么不走,为什么用身体碰人家?”

面对质疑,男子解释,谷爱凌当时要过马路,为了她的安全才那样。

可这种说法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其实这个视频之所以引发全网热议,除了这个男子举止确实过分以外,还因为大家对谷爱凌的遭遇感同身受:

自己的善意,往往成了对方伤害我们的刀子。

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出于礼貌不好意思拒绝」却导致对方更过分的情况。因为自己不懂拒绝,后来却让自己承受了更大的委屈。

事后就会后悔:如果我一开始就拒绝该多好。

的确,越长大越意识到——真正情商高的人,都很会说“不”

也因为我自己深受「不会拒绝」的困扰,所以我在育儿过程中,会格外注意引导儿子学会说“不”。

因为不会拒绝的孩子,注定要承受更多的委屈。


那些不会拒绝的孩子

一位读者告诉我,她给儿子买了一套奥特曼,没两天就丢了。


原来,有同学要把奥特曼带回家玩几天,儿子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还是眼巴巴看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

她怪儿子看不好自己的东西。孩子却说“我要是不给他,他以后就不跟我玩了。”

得知儿子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她这个当妈的特别心疼。

前些天,邻居家六岁的妞妞在学校摔伤了。


原因是,同学让妞妞帮忙擦窗台,妞妞够不着但又不好意思拒绝,结果擦窗台的时候摔在地上。

可能有人会说:这两个孩子只是太善良了。

并非如此!

真正的善良和教养不该是让自己委屈为代价。

不会拒绝别人,不仅会给生活造成困扰,还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影响一生。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一书中提到: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是对来自他人的认可上瘾,下意识地牺牲自己讨好他人。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种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讨好型”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父母控制欲强

——导致孩子丧失价值感

“如果你不怎样,我就怎样”

“再哭一下试试”

“你就该考什么专业”

小到吃几口饭,大到读什么专业……多少父母在控制孩子按照自己意愿成长?

一位网友说:

父母从小就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想法,什么都要听父母的,甚至不能顶撞一句话。初中,她产生了抑郁倾向,差点从楼上跳下去。


这种窒息的环境让她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讨父母和别人开心的。因此她会不自觉地讨好别人,希望别人能开心。

其实,孩子饿不饿,喜欢什么专业,孩子自己才最清楚。而父母的过度控制会抹杀孩子正常的判断能力。

一个习惯了服从的孩子,自然很难拒绝别人。

评价标准畸形

——导致孩子失去判断力

“你孩子真听话”,相信很多父母听到这句话会开心,觉得自己的教育得到了认可。

但是,用听话作为标准评价孩子,真的合适吗?

@裴裴 从小就被母亲念叨“你要听话”,导致她宁愿委屈自己,也要为他人着想。


她成了懂事的孩子,也享受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很多年后,她才意识到,这是讨好型人格。

这并不是说孩子听话就不好。

在我看来,真正的听话应该是:孩子懂得倾听,同时有自己的思想、主见、疑问。

觉得大人说得对,就听。

不对,敢于质疑或辩驳。

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听话的孩子。

会思考,才能面对别人的请求时,快速判断是帮助还是拒绝。

打压式教育

——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长期生活在被打压的环境,很难感受到自我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通过讨好别人获得获得自我价值认知,从而就会形成惯性依赖。


长此以往,很难再勇敢地拒绝别人、表达自己。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道: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

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给予孩子最大的底气,能让他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不妨把“真差劲”换成“你真棒”,帮助孩子成为乐观积极的人。

这样她才能足够自信,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获得关爱不够

——导致孩子渴望认同

孩子获得关爱不够,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父母陪伴太少了。

没错,但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原因——父母给的爱是有条件的。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告知,爸妈喜欢你要用“好成绩”来换,友谊要用“妥协和让步”维持......

这种附加条件的爱,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因为渴望获得关注,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我不愿意给孩子有条件的爱,不管他怎么样,我都会爱他。

我也不愿他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都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希望他敢于质疑我,敢于拒绝别人。

如何教会孩子拒绝?

其实,这门“功课”小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教孩子说「不」

✨ 给孩子足够的包容和无条件的爱

如果我问,你爱孩子吗?

很多家长肯定回答,当然爱了,为孩子做什么都可以。

可事实是,没有人怀疑田雨岚对子悠的爱,而子悠却觉得“妈妈爱的是考高分的自己”。


家长给予的爱,和孩子感受到的爱,并不统一。

真正无条件的爱,是无论孩子学习好与不好,内向与外向,调皮还是安静,犯错还是乖巧,都一如既往地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这样他才不会因为要博取你的爱而讨好你,因为讨好你而忽略了自己。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爱里长大,而不是在讨好里长大。

要知道,你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对抗这个世界,拒绝别人的底气。

✨ 教会孩子判断什么情况下该拒绝

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当孩子摆弄新玩具时,一群孩子跑过来抢玩具,儿子吓坏了,

这时,妈妈说了一句话:你如果不愿意,就对大家说不,妈妈支持你。

支持儿子把玩具抢回来,是因为她不希望儿子委屈自己。

妈妈的做法,获得网友一致点赞。


教会孩子拒绝,除了给孩子提供自信的成长环境,更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拒绝。

我们可以用对话的形式,让他明白什么时候应该拒绝。

可以问孩子:如果有人让你把最喜欢的玩具给他,否则就不和你玩了,你该怎么办?

孩子如果说:那我就把玩具给他。

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想给,可以不给,如果他真的因为这个不和你玩,做不成朋友也没什么关系。

小一点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家长不用解释太复杂,让孩子有拒绝的意识就可以了。


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讲得更明白,比如:

明知道那是你最喜欢的玩具,还跟你要,你要好好想想,这种只顾自己感受的人,是否值得做朋友。妈妈希望你不要讨好别人,你以后会遇到很多人,总有人会适合做你真正的朋友。

当孩子明白「别人的要求让你觉得不舒服、或委屈,可以不答应」他一定会试着勇敢说“不”。

✨ 教孩子如何去拒绝

生活中,孩子遇到不喜欢的食物,不喜欢的玩具,会生气,哭闹,这也是拒绝。

初级的拒绝是肢体拒绝,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摆摆手,摇摇头,妈妈就知道你不喜欢了。


再进一步,可以教会孩子通过语言直接拒绝,例如:

还给我,这是我的。

我不喜欢被你捏脸。

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不能给你。

当然,这需要家长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比如做饭时孩子缠着你,你可以说“现在不行,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这样可以给孩子展示,如何拒绝别人。

好的拒绝方式,应该是既达到了目的,也能让别人理解。

孩子再大一些,具备了逻辑能力,拒绝可以更加有理有据,比如:“我很想帮你(想帮助的意愿),但是我(说出自己的难处)”

先说表达理解,再解释,对别人也是一种尊重。

你看,教会孩子拒绝也没那么难。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90%以上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个人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学会拒绝的孩子,人生会幸福很多。

所以,记得告诉孩子,面对不合理的要求,该拒绝的时候大方拒绝。

点亮在看,希望更多孩子能明白——爱人先爱己,余力爱别人

本文标签: 谷爱凌  妞妞  教会  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