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对才行,教你几招同房技巧,提高怀孕几率!(仅限成年人查阅)
2023-01-24
更新时间:2022-08-22 12:06:58作者:未知
催促孩子,是每位家长都会做的事情。而且,还可能因为催促而产生负面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摔东西等。
被催促和没催促的孩子,行为模式不同
带大宝去上画画课,他去得比较晚,下课后还在意犹未尽的画画。我只能等着,希望他尽快画完“巨作”,赶紧回家吃饭。当时我心里有些不耐烦的,但没表现出来。毕竟,同时还有几个孩子也在画画。
过了一会儿,画室里的孩子陆续交作品给老师了。有位小男孩的妈妈,在一旁催促:“快点啊!别人都画完了!”
小男孩委屈地看了妈妈一眼,继续低头画,手指明显不听使唤,东一下、西一下的在涂抹,挑选画笔也很犹豫,好像不知道自己要用什么颜色才好了。
身边的妈妈明显没看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知道孩子马上被留堂了,又开始催:“就你最慢,快点了,回家你爸也得揍你!”接着在画室里来回走动,不时看看手表,很不耐烦的样子。
旁边还有一位妈妈,也在等孩子。但那位家长只是安静地坐着,没有不悦的表情,静静地看孩子画画。
老师也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了,没有被催的孩子,已经画好了,交给了老师,转身跟我打招呼说再见,大宝也画好了,递给了老师。画室里只有小男孩了,他一把扔了画笔:“我不画了,不画了行不行?”
接着哭了起来。老师收了画后,过来安抚孩子,而那位妈妈则还在咄咄逼人地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小男孩的画看来是完不成了。
老师轻声说没关系,让他跟着妈妈回家,下次再画。但小男孩摇摇头,坐着不肯动。他的妈妈马上提高音量:“老师让你走了,你怎么还不走?作业完不成,还不回家,你想干什么?”接着拽着小男孩回家了。
带着大宝回家的路上,我也在想,那位敏感的小男孩,一定察觉到了,妈妈的情绪很糟糕,即使老师说可以走,他也不想回家。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孩子管控太严格,经常催促,会加速滋生他的逆反心理。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不同,父母的催促则可能使孩子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缺少主观能动性。
父母的催促,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
哈佛儿童发展中心有一个专栏,专门讨论孩子磨蹭的问题。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磨蹭,主要是缺乏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呢?执行力的定义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包括大脑根据目标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
就像上文中那位孩子“磨蹭”的事情,一幅画所有孩子都画好了,他还没画完。妈妈在一旁的催促(干扰信息),可能就是孩子完不成画作的原因之一。妈妈跟孩子说的越多,孩子越不知道画什么了,最后干脆放弃了。
孩子的行为模式,逐渐建立的,而这和其大脑(海马体)、认知等的发育情况有一定关系。如果早期不断给孩子干扰,他的行为模式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本来可以坚持的事情,不坚持了;
本来可以继续的事情,不继续了;
本来可以尝试的事情,不尝试了。
反正我就这样,妈妈总是“催促”,按她想的去做就好了。孩子的其他认知能力,也会受到阻碍。
有研究证明,性格较强的孩子,在催促中容易变得易怒易烦躁、耐性差,根本听不进人劝。
孩子对时间尚未建立清晰的概念,也是他磨蹭的原因之一。等孩子年龄逐渐成长,生活环境和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磨蹭的现象,也就慢慢的减缓了。但这个过程,还是漫长的,需要家长静待花开。
磨蹭孩子,不催还能怎么办?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的宝贵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不言而喻。但孩子用这样的时间,来干嘛呢?他可能接下来还是玩,所以并没觉得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把父母激怒了,对孩子而言,可能就是心情不好了,接下来可能会挨揍了。再其他的感受,少之又少。所以,孩子的世界,有他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跟我们成人不同。
再说下上文中画画的孩子,画画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吃力的事情(于每个学龄前孩子大抵都是如此),手部肌肉还未完全成熟,精细动作不到位,力量感不足,花费的时间,自然就更多了。妈妈看上去,就是“磨蹭”了,即使他已经很努力了。
所以,你看会到的孩子一脸无辜,是真的很无辜。收起来情绪,尽量的保持平和,别伤害了孩子。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知道有多难。但如果你愿意尝试,真正改善孩子的“磨蹭”问题,我建议你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购置几本幼儿发育的书籍,了解孩子的身体构造,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磨蹭;
2、准备一个钟表,教孩子认识时间,逐渐建立时间观念;
3、理解孩子的行为,并逐渐构建属于你们的亲子习惯。
Tips: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时间观念,当孩子有了时间观念,早上起床后知道自己要洗刷、吃饭,几点上课。不需要你催,他也会有紧迫感。
凌晨妈妈来叨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叶子,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或许跟其他孩子不同。父母可以做的,并非揠苗助长,而是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在他的时空里,跟他一起进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