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奥密克戎的是否会有后遗症?首个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大幅降低

更新时间:2022-06-20 16:00:22作者:未知

感染奥密克戎的是否会有后遗症?首个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大幅降低

实习记者 李科文
编辑 谢欣

6月18日,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长期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后遗症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后遗症”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资料图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体相关的长期新冠病毒后遗症风险”(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不过,该研究结果仅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其中,接种两剂疫苗或三剂疫苗的人导致的“长期新冠后遗症”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研究人员表示,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评估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患长期新冠病毒后遗症的几率,也没有评估对儿童的影响。

研究对比了奥密克戎感染者与德尔塔感染者患长期新冠后遗症的情况。研究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5.6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在此期间估计超过70%的英国病例为奥密克戎感染;使用相同的选择标准,确定了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1月27日期间首次检测呈阳性的4.1万名英国成人德尔塔感染者。在此期间估计超过70%的英国病例为德尔塔感染。


资料图

此外,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也都被考虑在内,对于奥密克戎感染者只包括2022年2月10日之前新冠检测为阳性的参与者,以确保所有参与者在检测为阳性后至少28天的时间来报告症状。

研究对年龄、性别、合并症的存在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一剂、两剂或三剂)和体重指数等多变量进行调整后。研究数据显示,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的奥密克戎高峰期的5.6万感染者中,有4.5%的人报告了“长期新冠后遗症”症状;相比之下,在2021年6月至11月期间的德尔塔感染浪潮期间,参与研究的4.1万人中,有10.8%的人报告了“长期新冠后遗症”症状。

研究者提醒,由于感染的人数更多,因此长期新冠的绝对患者人数也会相应增多。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经历长期新冠后遗症的人数从2022年1月的130万增加到2022年3月170万。

详细报道

全球首个奥密克戎后“长期新冠”研究发表

6月18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在《柳叶刀》上发布了全世界首个关于奥密克戎后是否会患有“长期新冠”(Long Covid)的研究。

“长期新冠”又被称为“新冠后综合征”,或是“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20年5月,由伦敦大学学院教授Elisa Perego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0月确定了其临床病例定义:“在染疫后3个月内至少出现一种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情况 ”。

疫情暴发近3年,“长期新冠”的问题逐渐显现。那么,它有哪些症状?影响了多少患者?疫苗又是否有效呢?

奥密克戎产生的长期症状风险较低

最新研究中,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者分别观察了5万多名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与4万多名德尔塔病毒感染者,奥密克戎导致“长期新冠”的概率相对更低,有4.5%的患者出现后遗症,是德尔塔概率的一半(10.8%)。

要强调的,这是在两者都接种了两剂(及以上)疫苗前提下的比较,研究者表示,没有足够数据评估未接种疫苗的人产生长期新冠的情况。

另外,尽管感染奥密克戎产生的长期症状风险较低,但目前奥密克戎导致“长期新冠”的时间范围还处于未知阶段。而在症状表现上,也尚未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与其他毒株有较大差异,对儿童的长期影响也尚没有评估。



奥密克戎产生的长期症状风险较低 图源:上观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表示,由于感染奥密克戎的人数更多,“长期新冠”的绝对患者人数也会相应增多。而截至2022年5月1日,英国估计有200万人正在经历“长期新冠”,约占总人口的3.1%,约占累计确诊病例数的9%。有42%的患者已持续至少1年的时间,持续了至少两年的比例也达到19%。



资料图 图源:上观新闻

最常见的症状为极度疲惫

在新冠病毒的检测上,不少“长期新冠”的患者已经是阴性,也不具备传染性,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患有“长期新冠”呢?具体表现为哪些症状?

根据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等学者的研究,在其观察的4万多名患者中(皆为2021年前感染),有80%的患者在确诊4周后至少患有一种后遗症。

其中,最为常见的五种后遗症分为极度疲惫(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与呼吸障碍(24%)。

而根据“患者主导的研究合作组织”(Patient-Led Research Collaborative)发布的报告,在其观察的3762名患者中(为2021年前感染),只有6.8%的患者在4周内康复,而其余93.2%的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可以大致分为10大类,共203种症状。这10大类分别为系统性感知、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免疫系统、五官与大脑、肺部、消化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

其中,系统性感知上的症状最常见,除了疲劳外,也包括劳累后的身体不适、发烧、多汗、低温等症状。而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状外,发生频率超过50%的后遗症还包括胸闷、心悸、心率过快、胸部灼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腹泻、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咽喉痛、脑雾(即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思考等症状。(具体症状可见文末表格)



部分新冠后遗症 图源:上观新闻

3周是分水岭

接下来的问题是,“长期新冠”中的“长期”究竟有多长?

一般而言,3周是判断是否患上“长期新冠”的分水岭。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持续时间在3周内,被称为“短期新冠”。其实若是轻症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更短,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的7到10天内。

而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周的,便被认为是“长期新冠”,包括3周至12周的“后急性新冠”,和超过12周的“慢性新冠”。

目前,还未有研究表明“慢性新冠”的时间上限,根据中日友好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团队的研究,在其观察的119位新冠患者中,即使已感染2年,55%的患者依旧处于“长期新冠”的状态中。



资料图 图源:上观新闻

除了不明确的患病时长,由于没有明确的统计机制,大多数为患者自我报告,因此全球遭受“长期新冠”困扰的人数也较为模糊。

但“长期新冠”持续时间越长,表现的症状便越多。

若患者在90天(约12周)内康复,在第二周出现的症状最多,平均有11种症状;而若患者在90天内并未康复,那么在确诊后的第二个月,出现的症状数量将达到峰值,平均有17种症状。

尽管这些症状大多较为温和,但还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了无法在短时间内重返工作外,患者也遭受着情绪上的挑战,包括长期焦虑、抑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资料图 图源:上观新闻

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长期新冠”

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出现“长期新冠”,而有些不会?

研究者表示,尽管病毒已排出体外了,但在感染期间身体细胞已受到伤害,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之所以患者会长时间感到疲劳,部分原因是感染期间毛细血管发生堵塞,无法为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细胞受损,从而使患者感到疲劳。细胞受损或感染,也会产生炎症,影响人体新陈代谢。

研究者也发现,性别、年龄、身体情况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长期新冠”的持续时间与发生概率。

根据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发布的报告,在其观察的4182名患者中(为2021年前感染),13.3%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8天,其中,“长期新冠”与年龄显著相关。整体而言,年龄越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越高。年龄在18至49岁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为9.9%,而当年龄大于70岁时,概率提升至21.9%。

根据英国社区传播实时评估(REACT-2 )的数据,与年龄在55至64岁的患者相比,年龄在18至44岁的患者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下降了30%至36%,45岁至54岁人群则下降15%。

在性别上,中年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较大。

40至50岁的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大约是同年龄段男性的2倍;50至60岁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也比同年龄段男性高出1.38%。



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长期新冠”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除此之外,若在感染新冠病毒前,患者的身体、情绪处于亚健康状况,那么在感染后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也更大。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在感染后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高出1.46倍;而患有哮喘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与“长期新冠”有较强的相关性,出现的概率高出1.32倍。

接种疫苗能降低“长期新冠”概率

面对“长期新冠”,我们该怎么办?

目前而言,接种疫苗依旧是较为有效的缓解方法,但必须完全接种。

根据英国健康安全局发布的报告, 若只接种了一剂疫苗,其效果有限,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相同;但完全接种疫苗(接种2剂)的患者出现“长期新冠”的可能性降低了一半,相关症状出现的概率都有所降低,其中掉发、眩晕、呼吸急促改善的情况最好。

同时,确诊后接种疫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长期新冠”的症状。

有研究表明,在对24万名患者进行病史回顾性分析后发现,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在初次感染后4周内接种了第一针,那么相比于没有接种的感染者,他们出现“长期新冠”的可能性降低了4到6倍。

而根据英国“长期新冠SOS”的报告,在其观察的812名患者中,有超过一半(57%)的患者表示接种疫苗后症状有所改善。

此外,对于不同的变异毒株,疫苗的有效性也不相同。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接种两剂疫苗后,相比于德尔塔,在感染4到8周后,奥密克戎BA.1引发的“长期新冠”概率更低,为8.7%,是德尔塔的一半。

而第三针对德尔塔引发的“长期新冠”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发病概率下降至8.5%,与BA.1相近。但第三针对奥密克戎BA.1与BA.2的效果有限,降幅较少。



接种疫苗能降低“长期新冠”概率 图源:上观新闻

目前,尚未有明确、系统的方式治疗新冠后遗症,中日友好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团队在采访时表示,新冠后遗症的负担仍然相当高,两年后整体健康程度还是低于普通人。因此,还需要继续探索“长期新冠”的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也正因为人类对新冠的短长期影响仍有太多未知,贸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就仍有较大的风险,对中国来说,目前还是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慎终如始,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清醒、保持斗志,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

本文标签: 后遗症  奥密克戎  疫苗  症状  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