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的十大误区,看看你犯了几条?

更新时间:2022-06-16 13:32:29作者:未知

蛋鸡饲养管理的十大误区,看看你犯了几条?

现在的养殖户大多还延续着以往的养殖经验,但有些养殖技术实际上已经过时了,养殖户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才能走出饲养误区。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常见的十大误区,看看你犯了几条?

1、不看行情就养鸡

蛋鸡饲养管理的十大误区

蛋价高就多养,低就不养或少养。近几年行情周期难把握,导致老经验失效。应根据本场设备条件合理周转鸡群,制定养殖计划。

2、不忽视育成鸡饲养

蛋鸡饲养管理的十大误区

认为育成鸡阶段体重、均匀度不够在开产前赶上就行是错误的。如果该阶段饲料营养水平低,会造成骨骼发育不良,产蛋期易出现脱肛、蛋重小、死亡率高等现象。

3、不重视预产期饲养

育成鸡料过早或过晚过渡到蛋鸡料,会导致初产鸡腹泻,甚至出现瘫痪鸡、薄皮蛋、沙皮蛋、软壳蛋增多等现象。应在鸡群16周龄至5%产蛋率阶段使用预产料。

4、仅从外观判断饲料质量

不重视预产期饲养

只凭饲料中白色石粒明显就认为饲料差是错误的,一般浓缩料中石粉占总量的1/4左右,在产蛋期有2/3粗石粉和1/3细石粉有利于钙的吸收。粗蛋白含量高低是表观,关键要看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同粗蛋白含量但原料不同,吸收利用率差异很大。

5、不全面分析成本

养殖户往往只看饲料、兽药表面单价而忽视真正的养殖成本。雏鸡、蛋青鸡阶段要算成活率、均匀度、饲料、鸡苗、药、疫苗、水电、燃料费等;产蛋鸡要具体核算每公斤鸡蛋成本。饲喂价格高的饲料实际营养浓度高、鸡蛋重好、抗病力强、淘鸡毛色好体重大。

6、不重视鸡的淘汰

对残次鸡、病弱鸡、寡产鸡实行人道主义,只会增加传染病传播机会,成为发病的导火索或白吃鸡,加大成本。

7、生硬照搬防疫程序

按鸡苗厂家的要求防疫并不能算错,但最好是根据实际并结合本地当前疾病流行情况,科学制订防疫程序,有条件的最好依据检测抗体水平的结果而定。

8、重治疗轻预防

近几年多发的脑脊髓炎、肾型传支、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均与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预防不够、发病时滥用药有关。常言道:有收无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

9、不重视饮水

常见水槽式供水,加水次数和喂料次数一样;或有时鸡发病时因为粪稀而人为限水,对鸡群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缺水严重影响其它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水在所有营养素中最廉价,但又是生命之源,千万不能少。一般夏季水料比5-6:1,其它季节2-3:1。

10、滥用抗生素

用药应本着在查清病原的基础上,先磺胺后抗生素、先窄谱后广谱的原则,有的放矢。防止半量投药在血液中达不到有效的杀菌浓度而产生耐药性。治疗时有一点点效果就停药,残余细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拖长病程反而增加用药成本。

为您推荐

如何养鸳鸯鸭,如何养鸳鸯鸭视频教程

1、养殖场选址与建设鸳鸯鸭的养殖场最好是选择地势高燥,但整体平坦的地区,土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这样有利于排水,保持养殖场的干燥。养殖场建设的方位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冬暖夏凉,对养殖也更有利。还有就是鸭舍的通透性要好,内设控

2022-12-04 13:51

肉鸭出栏前如何增重 肉鸭出栏前7天如何增重

鸭子出栏前的增重很重要,如何才能让鸭子在出栏前能快速的增肥呢?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式,即安全又有效果。1、少吃多餐正常的养殖鸭子一般是一日三餐,每次让鸭子吃到不吃了才会停止,随后就要鸭子自己去消化了。出栏

2022-12-04 13:51

常见的黄茶品种有哪些 黄茶有哪几种品种

黄茶是我们常见的茶叶之一,也是我国六大类茶叶中的一种。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其特点是“黄汤黄叶”,核心工艺是闷堆渥黄,在绿茶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闷黄的步骤,有的在揉捻之前,有的在揉捻后,有的在初次烘干之后,有的在二次烘干之后。

2022-12-04 13:51

番鸭换羽期管理技术 肉鸭第二次换羽期要注意什么

1、换羽时间番鸭一般有2个产蛋期,当第一个产蛋期结束后,番鸭就会自然的进入换羽期,这个时期要历经三月之久,之后才能慢慢的恢复产蛋,这个时间段一般在立秋后至冬季。时间不定且较长,所以会采取人工强制换羽方法,使其换羽整齐集中

2022-12-04 13:51

油麦菜和生菜叶有什么区别?油麦菜吃多了怎么办

很多人都觉得油麦菜和莴笋叶的样子很像,而且味道也是非常相似的,不知道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什么关系,吃过的小伙伴都表示油麦菜吃起来要比莴笋更甜更嫩,那么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什么区别?油麦菜吃多了会怎么样?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2022-12-04 13:51

临武鸭养殖技术(临武鸭养殖电话)

1、选地建舍临武鸭的养殖场址应选择在有池塘、湖泊等地方,远离城区、工厂等嘈杂、污染的地区。然后建造鸭舍,鸭舍要由运动场、休息区、水域等区域组成。将鸭舍的高度控制在两米左右,保证良好的通透性。防止鸭舍内潮湿滋生病菌,然后运

2022-12-0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