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还是苦的?生菜生吃会有寄生虫吗
2022-12-04
更新时间:2022-03-15 16:48:24作者:未知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机理较复杂,有单一因素也有多因素联合作用发病。它涉及到疾病、饲养管理及营养、环境和遗传等方面。但总的来说,猪流行性腹泻可分成两大类: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腹泻,而病毒引起的腹泻又可分成季节流行性腹泻与非季节性腹泻。季节性腹泻,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以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之后病猪会产生对抗传染病的各种因子,该病将逐渐平息下去。另一类是非季节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以腹泻、脱水、生长发育猪生长缓慢和饲料转化率降低为特征。两种腹泻临床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在乳仔猪具有高致死率,大龄猪只能耐过。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缺乏、应激因素以及由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引起的腹泻。据沧州市现状分析造成猪场大面积腹泻主要是病毒性腹泻,现就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方法进行浅析,以供同行参考。
1流行病学
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猪会持续带毒,劳不断地排出带有PEDV的粪便。污染环境和饲料,健康猪经口途径自然感染。PED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饲喂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途径而进行水平传播。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但也可发生于夏季。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猪群都有易感性,对不同年龄易感猪群的致死率不同,但对哺乳仔猪,生长育成猪的危害更大,以哺乳仔猪的致死率最高。
2临床症状
该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发病猪呈水样腹泻,粪便黄色或灰黄色,带有恶臭气味,体温基本正常,少数病猪体温升高10℃—20℃。症状的轻重程度随年龄的大小而有所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仔猪可见精神萎顿、呕吐、明显脱水.1周龄内仔猪常发现为剧烈腹泻2—4天,导致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而死亡,濒死前体温下降,病死率平均为50%,甚至高达90%,日龄较大的仔猪大约在一周后康复。由于PEDV在生长育成猪的肠道内比在新生仔猪的肠道内更易增殖,因而育成猪对该病毒易感性更高,一旦发病,发病率常高达100%,但症状较轻、仅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水样腹泻,大多数猪只在腹泻5~10天后康复,病死率仅为l%—3%。而且死亡经常发生在腹泻初期或腹泻症状出现之前.应激性高的猪死亡率会更高,剖检时经常发现病死猪背部肌肉坏死。成年母猪常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等症状,持续腹泻4—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发病率为15%~90%,如果没有其他疾病继发感染,且护理得当,基本不出现死亡。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在小肠,肠管明显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松弛,小肠黏膜充血,肠系膜呈索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胃内空虚,部分仔猪胃内充满胆汁黄染的液体。组织学变化主要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脱落、绒毛显著萎缩为特征,特别是空肠中、后部的肠绒毛变化最严重,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
4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以及该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各种年龄猪只都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并且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故此将该病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5控制措施
5.1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技术措施
5.1.1严格封闭猪场,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范围内,并做好猪场的灭鼠、除蝇、杀虫工作。
做好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使用复合醛、碘制剂等消毒剂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先洗刷干净,并使用刺激性较低、对病毒杀灭效果较好的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并提前做好分娩舍的清洁消毒工作。
5.1.2做好免疫接种
母猪在分娩前45天及15天左右各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也可试用含猪轮状病毒的三联灭活疫苗,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抗体,防止相关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母猪产前4—5周仍需接种大肠杆菌等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或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埃希氏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以减少细菌性因素的危害。流行性腹泻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应在秋季和冬季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5 .1.3尽量保持分娩舍温暖和干燥,器重哺乳仔猪的保温,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
建议分娩舍室温控制在25℃以上,哺乳仔猪保温箱第1周体感温度保持在32℃以上,出生第1~3天在34℃—35℃,以后每周下降2℃~ 3℃,并可使用环境调节剂减少初生仔猪体能的损耗。
5 .1.4除霉
从大部分发病猪场初生仔猪阴唇红肿,肝等实质脏器官变性等症状判断,有约摸是母猪采食含霉菌毒素饲料后,毒素透过胎盘危害胎儿引起上述病变。在目前新收获玉米水分含量高、霉菌和霉菌毒素普遍超标的情况下,饲料中应添加足量脱霉剂。
5.1.5提高反抗力及药物防止
在目前疫病重杂的形势下,应提高母猪饲料中维生素的营养水平,并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反抗力。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工作,在母猪分娩前1 周至分娩后1—2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药物。母猪应维持“产后1针”,可注射长效抗生素加缩宫素,可先按10毫升/头,注射30%长效氟苯尼考,再注射催产素40单位,驱使子宫收缩排出恶露,减少母猪体内细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发生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约摸性。
5.2发病猪场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技术措施
当猪场发生仔猪病毒性腹泻时,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严重,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尽量降低死亡率。
5.2.1隔离消毒
及时对发病仔猪所在猪舍实施隔离,严禁工作人员窜仓,以防交织感染。强化对发病猪舍的消毒工作,但应避免由于增添消毒次数而使分娩舍湿度增大而形成恶性循环。建议使用环境调节剂(干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降低猪舍环境湿度。同时,分娩舍应做好保温工作,为仔猪提供温暖干燥、无贼风的环境。
5.2.2返饲
对于变异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嵴病毒、杯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通过返饲有一定的效果。返饲的主意:发病猪场经确证后,可采集1—7日龄发病症状典型的仔猪小肠(包括内容物),粉(剪)碎后按每1000克组织中加5克蒽诺沙星和2000毫升鲜牛奶,添加到空怀和怀孕1—93 天所有母猪和后备猪的饲料中返饲,每头母猪饲喂200克。返丝蹿间,不要饮用自来水,饮水不要添加消毒剂。间隔10天左右对健康母猪再返饲1次,普通l头仔猪的肠管和内容物可“反饲”4—6头母猪,哺乳母猪及怀孕100日龄以后的母猪要严厉隔离,不能接触返饲物。
5.2.3紧急接种
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一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对猪群实施紧急接种,接种部位为后海穴,在怀孕母猪分娩前30天接种。已发病的猪场可对出生3日龄内未发病的的仔猪口服0.2 头份猪传染性胃肠炎一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
患病仔猪脱水士翠致死的重要缘故,当仔猪严重脱水导致机体浮现酸中毒时,通过补液、补盐缓解酸中毒,结合加强护理,降低发病仔猪的死亡率。每头患病仔猪可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50毫升,或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50毫升加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450毫升静脉注射。
每头患猪肌肉注射30%0长效氟苯尼考针剂0.5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防止猪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导致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而造成死亡率上升。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等)。对重症病猪可在交巢穴注射硫酸阿托品l—2毫升,控制腹泻,用药剂量要足,维持光阴宜长。
也可试用以下主意进行控制:患病仔猪用5%聚维酮碘消毒液,按1:5比例稀释,每头小猪灌服10毫升,2次/天,持续灌服3天,母猪用5%聚维酮腆,按1:1000比例稀释饮水,持续使用3天。
5.2.4自制血清
猪场可试自家抗病毒性腹泻血清,采集发病猪场康重老母猪全血或高免血清,对新生仔猪进行防止,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注或每天口服10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有一定的防止效果。
5.2.5对生长猪的治疗
生长育成猪发病时,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生长育成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严厉消毒,生长育成舍工作人员应与其他猪舍尤其是分娩舍的工作人员严厉分开居住,各猪舍应固定饲养人员,避免发病猪舍的病毒传染至哺乳仔猪而造成严重的损失。抗生素药品虽然对流行性腹泻病毒无效,但为了防止生长育成猪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导致混合感染,造成死亡率上升,仍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控制,可在生长育成舍猪的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供猪持续饮用5—7天。同时每头患猪肌肉注射5—10毫升痢菌净,连用2—3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
5.2.6对种猪的处理
种公母猪发病时普通不需治疗,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其反抗力,使其自然康重,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NaHCO3,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