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还是苦的?生菜生吃会有寄生虫吗
2022-12-04
更新时间:2022-03-15 00:28:17作者:未知
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赠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核心之一是在降低农业的生产强度。这一政策方向是对的,降低农业耕作强度,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实现自我修重,尤其是中国北方水源缺乏,对土地的污染尤其严重。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少经济学家以为,出路在于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小农经济已然过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中国仍有超过2亿户“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小农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历史作用。
小农经济过时了吗?
小农经济在中国始于南宋,这跟北宋灭亡、人口大量南迁有直接关系。北宋时期中国的农村经济带有显然的农奴制特征。从《水浒传》玉麒麟卢俊义的家世就可看出,他家资丰厚,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他的私人军队实际上都是他的庄户。这些庄户本质上属农奴,只不过相对欧洲农奴人身更为自由。北宋灭亡之后,人口南迁,人多地少,土地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中国最早的小农经济。可见,小农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
中国经济史出名学者李伯重以为,直到清代,以小农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农业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清代代表了全世界农业文明的顶峰。在这个时期,小农经济在中国已发挥到极致。
全世界范围内小农的单位面积产出是高于大农场的,譬如日本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就高于美国,这跟日本小农经济有直接关系。小农经济在以日本与中国为代表的东亚长盛不衰,是历史理性的选择:人口密度大土地少的时候,就会浮现这种经济形式。
在现代社会,小农经济时常背有“恶名”,普通观点以为它妨碍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向来没有人在理论上把背后的缘故说清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不少人也以为小农经济落后,主张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学派否定小农经济,其理论基础依然缺乏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