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好后两周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心肌炎

更新时间:2022-07-15 12:06:19作者:未知

孩子病好后两周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心肌炎

如果孩子在生病期间,或者病愈后的两周内,出现了恶心、呕吐、胸痛、呼吸急促、嗜睡等症状,那么就要排查一下是否有出现心肌炎的可能性。

儿童心肌炎被称为危害孩子生命的“隐秘杀手”,主要是因为它早期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与很多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很容易被误诊,导致危险性特别高。


它的发病情况轻重不一,有些患者症状比较轻,几周之内就能够自愈,有些患者的症状则较重,病死率也比较高(暴发型心肌炎的致死率在80%左右)。

心肌炎指的是由于心肌细胞或者是心肌细胞之间的间质细胞发炎出现坏死,而导致心脏功能出现障碍的疾病。

如果把心脏当成一间屋子,心肌细胞就像是四周的墙壁,而之间的间质细胞就像是水泥,如果他们被破坏了,这栋房子就会摇摇欲坠,甚至是损坏坍塌。

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便是病毒性感染,也被称为病毒性心肌炎。

它多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儿童中,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仍然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需要家长们引起警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心肌炎都会有症状,我们的心肌在受到损伤后,是有能力能够自行修复和代偿的。

甚至有些心肌炎并没有什么症状,静悄悄的来,静悄悄的好转,患者完全处于无知无觉的状态。

不过,如果心肌受损明显,功能不全,那么就会出现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

①其他系统代偿问题:呼吸困难、急促等;

②心肌损伤、缺血导致的问题:胸前区疼痛、心悸(心脏跳动得不舒服或者感到心慌)、心律失常(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异常,比如心律不齐,心跳过快)等;

③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因为心脏不能向全身提供足够的血液,而导致出现脉搏减弱、低血压、手脚冰凉、水肿(一般发生在身体下肢,比如脚部和腿部)、尿少等;

④发病前1~3 周会出现病毒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热、嗜睡、疲劳、肌肉酸痛、烦躁、呕吐、腹痛甚至出现昏迷等;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都不会突然一下子全部出现,而是会慢慢地增加。

不过,很多小宝宝并不能准确说出自己哪里不舒服,通常等到家长们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精准治疗。

前面我们说过,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心肌炎都是由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比如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易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疾病)、腺病毒(导致咽结合膜热和肺炎)、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EB 病毒、人类疱疹病毒这六种类型。

这些病毒感染身体后,会直接攻击心肌细胞,导致直接损伤,还会引起身体免疫反应作用于心脏的细胞,进一步损伤心脏。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患有心肌炎的儿童,通常2周内都有过呼吸道疾病史,少数儿童还会有消化道疾病史。

所以,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或者肠道疾病时,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要认为病好了就没事了。

尤其是孩子还伴有呕吐、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发烧和嗜睡等症状时,更是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当然,有些家长可能很担心,孩子本身有肠道疾病时,就会有呕吐和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个是不是就表示患有心肌炎了?

正如前面所说,心肌炎的症状并不典型,并没有研究表明某一个症状就代表孩子患有心肌炎,但是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当前患病的疾病不该有的症状,比如孩子患肠道疾病,但是却出现了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就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

如果宝宝出现了病毒性心肌炎,家长们又该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呢?

如果宝宝出现了病毒性心肌炎,家长就要尽量给宝宝的心脏减轻负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让孩子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因为心肌炎会使得宝宝的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卧床静养,避免剧烈活动,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②减少液体摄入

液体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需要经过心脏跳动输送到全身,无疑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要注意控制饮食,尤其是液体的摄入。

有些家长觉得宝宝生病期间缺乏营养,要多吃点补补,但是要注意疾病的特异性,避免好心做坏事 。

本文标签: 心肌炎  症状  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