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对才行,教你几招同房技巧,提高怀孕几率!(仅限成年人查阅)
2023-01-24
更新时间:2022-08-30 12:06:00作者:佚名
我怀疑啊,现在的孩子恨不得有800个心眼,都用来“算计”老母亲。
闺蜜跟我吐槽,最近换季孩子发了次高烧,好不容易熬到孩子病好了,他脾气却愈发不可收拾:
不要刷牙、缠着妈妈不让出门;
以前讲道理能听进去,病好了反倒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只要任何需求没满足,动不动就说爸爸妈妈不爱他...
真是辛辛苦苦大半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孩子一生完病,脾气反而见长了呢?
这应该是所有老母亲的共同困惑了。
原来,这是一种“退行”行为
“退行”其实是心理学上的定义。
它是指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行为举止出现暂时性的退化,回到小年龄段的一种状态。本质上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家里不止有一个宝宝的家长,应该对这个状态不陌生。
我们常发现“老二”到来后,“老大”却退步了,一定要用奶瓶喝水、让妈妈抱着睡觉。老大的这种行为就是“退行”行为,是他焦虑时的自我保护。
孩子生病前,爸妈的主要任务更多的是教育,孩子们在家庭中处于被管制的角色。一旦生病,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成了照顾,先让身体好起来再说,这时孩子处于家庭地位的顶层,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感觉让他们倍感幸福,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时期全家的独宠。
但是,病好后,爸妈对自己的关心少了,要求多了;温柔少了,规矩多了。为了回到之前被独家宠爱的阶段,孩子就出现了耍赖、黏人、哭闹、不讲理的行为。
为什么会发生“退行”行为?
讨论怎么处理孩子行为”退行“之前,咱们来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
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
首先,
天真的孩子们会认为是自己一哭二闹三打滚的小把戏战胜了爸妈,病好后,小家伙们不甘心自己的“特权”被没收,天真的还想沿用此招,让爸妈继续妥协。
其次,
生病后爸妈不再围着身边转,需求也不会马上被响应,这让他们很失落。为了吸引爸妈的注意力,黏人、耍赖、撒娇,故意制造麻烦,让爸妈继续关注自己。你看这些人小鬼大的机灵鬼,说话、动作可都藏着小心思呢。
最后,
病好后回到幼儿园,发现老师教了新歌曲,小朋友们学了新的舞蹈动作,自己什么都跟不上了,原来熟悉的环境都变了,于是产生了精神压力,这时分离焦虑的现象就再次发生。
你看,孩子哪有什么坏心眼啊?
怎么应对孩子的“退步”?
第一,生病时关爱也要有度
别忘了, 每个孩子都比我们想象中聪明多了~
比如制定好规则后,孩子就开始不断挑战爸妈的底线在哪儿,你进我退,直到在对峙中达到一个平衡点。
可是孩子一生病,父母一着急,一步就把平衡点撤回到自己下限,定好的规矩轻而易举就打破了。这就让聪明的宝贝们抓到了爸妈的底线,原来不用刷牙也能睡觉。
孩子身体不舒服,易烦、易怒、脆弱,咱们给予孩子特别的照顾和关爱没有错,但不是无条件的后撤,有原则的疼爱,有分寸的满足才能减少孩子的退步。
第二,无理要求,温柔坚定的拒绝
有时我们会看到小朋友上演拙劣的装病小把戏,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生病时妈妈才爱我。
所以,我们既要温和的拒绝不合理要求,温柔的坚持原则,也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慢慢的帮孩子捡起丢了几天的规矩。
比如,生病可以看很多动画片,病好后还抱着电脑不放时,咱们可以先温和的提醒,看完这集就要结束咯。如果他们还是不肯放手,认真坚定地再说一遍,最后再看5分钟,就来帮妈妈择菜吧。对小孩子来说,放下这个游戏的最好办法是开启另一个新游戏。
让孩子明白:妈妈是爱你的,但生病归生病,底线也要遵守的。
第三,帮助孩子回到原有的生活轨迹
临送幼儿园前日,就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如果有学习了新舞蹈、新歌曲,在家事先教会孩子;如果幼儿园的好朋友恰好住同一个小区,可以相约第二天一起去上学。
帮孩子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也能减少孩子退行现象的发生。
包妈碎碎念
可能有些家长听到“退行”两个字,就不免恐慌。
其实,成长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提升的过程。
古人教子“七不责”中就有“疾病不责”,是说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这看似的原地踏步,实则是蓄势待发的累积。
病好后,身体需要一个修复的过程,情绪也需要恢复的时间,不过这个过程也不会太久,大约持续一周左右。
一周之后曾经那个可爱的孩子就会回来的了。没准话听得进去了、也讲道理了,而且好像还长大了很多呢。